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表微
(1).谓表明微细的事。《礼记·檀弓下》:“君子表微。” 郑玄 注:“表,犹明也。” 孔颖达 疏:“若失礼微细,唯君子乃能表明之。” 清 侯方域 《书练贞吉日记后》:“以此二謔语观之,是 鉅公 碑传之所不尽者,而赖以表微也。”
(2).谓阐扬衰微之学。《汉书·礼乐志》:“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絶表微。” 颜师古 注:“表,显也。”
《漢語大詞典》:身章
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本指表明贵贱身分的服饰。后泛指衣服的文饰。 宋 陆游 《磨衲道衣》诗:“久脱朝衣学道装,溪云野鹤作身章。”
《漢語大詞典》:明章
(1).表明。《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2).鲜明的辞采。 唐 韩愈 《曹成王碑》:“ 成王 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荐畯功。”
《國語辭典》:显明(顯明)  拼音:xiǎn míng
1.明白显露。《荀子。成相》:「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2.日出。《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九。六微旨大论》:「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
《國語辭典》:明志  拼音:míng zhì
表明志向。如:「以死明志」。
《漢語大詞典》:谕意(諭意)
表明意思;示意。吕氏春秋·离谓:“言者,以諭意也。”汉书·严助传:“上嘉 淮南 之意,美将卒之功,乃令 严助 諭意风指於 南越 。”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 陈了翁 在 徽祖 朝,名重一时,为右司员外郎。 曾文肃 布 敬之,欲引以附己,屡荐於上,使人諭意,以将大用之。”
《漢語大詞典》:显白(顯白)
(1).表明;显示。史记·秦始皇本纪:“圣智仁义,显白道理。” 唐 刘禹锡 《谢门下武相公启》:“詔命始下,周章失图。吞声咋舌,显白无路。”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言公中:“作者如有知,但欲其説显白于天下,而不必明之自我也。” 管桦 《村长》:“我可不是显白这光荣旗,我是叫大家看看我们没误了生产。”
(2).明显。 唐 柳宗元 《辩〈晏子春秋〉》:“又往往言 墨子 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 宋 苏轼 《论给田募役状》:“疑谤消释,恩德显白。”
《漢語大詞典》:明庶
(1).谓表明众人的事功。《书·益稷》:“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孔 传:“明之皆以功大小为差。” 孔颖达 疏:“明显众人所能,当以功之大小。”后用以指众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吾虽不敏,常慕前修,不图明庶有怀,翻其以此量物。”
(2).见“ 明庶风 ”。
《漢語大詞典》:明庶风(明庶風)
东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史记·律书:“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易纬通卦验:“春分明庶风至。”亦省作“ 明庶 ”。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正东曰震,为竹,为明庶。” 明 文徵明 《进春朝贺》诗:“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斿。”参见“ 八风 ”。
分類:东风
《漢語大詞典》:标异(標異)
谓表明与众不同。隋书·西域传·波斯:“国无死刑,或断手刖足,没家财,或剃去其鬚,或繫排於项,以为标异。”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或多聚徒众,或广置兵仗,或标异服饰。”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铭》:“其性情好尚固絶异乎常女子也。然亲戚时聚处,酬高应卑,各适其人,未尝以才语自标异,其密於用心者如是。”
《漢語大詞典》:甚言
极言,极力表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子以博奕贤于无所用心。 晦庵 载 李 氏之説曰:‘非教人博奕也,以甚言无所用心之不可耳。’可谓能以意逆志矣。”
分類:极力表明
《漢語大詞典》:修诚(修誠)
表明诚意。 唐 陆贽 《答百寮请复御膳表》:“朕以销灾谢谴,莫大於修诚;节用爱人,必先於克己。”
《漢語大詞典》:白心
(1).表明心愿。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明白其心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英雄,非不祥也,顾蒙幗面而不能白心,则神气恶浊,每感人而令之病。”
(2).纯洁的胸怀。 唐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贻》诗:“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但愿白心在,终然湼不緇。”
《國語辭典》:宁愿(寧願)  拼音:níng yuàn
情愿、宁可。形容在不很满意的情况下,衡量利害而作的选择。如:「我宁愿待在家里,也不要在雨天出门逛街。」
《漢語大詞典》:谕指(諭指)
(1).表明意思。指,通“ 旨 ”。《晋书·卫恒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諭指,用於卒迫。”
(2).晓谕帝旨。指,通“ 旨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始, 赵鼎 议遣 彦质 至 川 陕 諭指西帅。”
《國語辭典》:表彰  拼音:biǎo zhāng
表扬、奖励。《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孝宣帝每有嘉瑞,辄以改元,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列为年纪,盖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也作「表显」、「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