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衰弱  拼音:shuāi ruò
不再强健或兴盛。如:「自从生了那场大病之后,他的身体就逐渐衰弱了。」《战国策。楚策四》:「太子衰弱,疾而不起。」《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彊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捍国难。」
《国语辞典》:脑神经衰弱(脑神经衰弱)  拼音:nǎo shén jīng shuāi ruò
非正式诊断名称,主要症状为容易疲劳、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焦虑等。
《國語辭典》:神经衰弱(神經衰弱)  拼音:shén jīng shuāi ruò
病名。一种轻度机能障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呈现疲劳、衰弱、注意力不集中、全身酸痛、四肢无力、头昏眼花等症状。也称为「衰弱性精神官能症」。
《漢語大詞典》:精神衰弱
精神病的一种。患者常有不安全感,表现为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对某些事物特别惧怕,不能控制自己。
《國語辭典》:微弱  拼音:wéi ruò
衰弱、衰微。《新唐书。卷二二三。奸臣传下。崔胤传》:「德宗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令宦者主之,……至内务百司悉归中人,共相弥缝为不法,朝廷微弱,祸始于此。」《三国演义》第七三回:「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
分類:微弱衰弱
《漢語大詞典》:疲羸
(1).衰弱。《后汉书·段熲传》:“人畜疲羸。”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我众新集,力尚疲羸,且当息养数年,始可观变而举。”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遣将分兵,助我东征,择良而予……自携部曲,疲羸居半。”
(2).困苦穷乏;困苦穷乏之民。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丞相 仁杰 之抚疲羸,僕射 元振 之安夷夏。”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疲羸未復,疮痏未平,抚之则濡沫纔通。” 宋 梅尧臣 《送王学士知亳州》诗:“必期宽赋敛,无乃息疲羸。”
(3).指贫瘠之地。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言忤上官,解其柄持,改任 川 北,畀以疲羸。”
《國語辭典》:委顿(委頓)  拼音:wěi dùn
疲困、废坏。《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山野鄙性,不习车马之劳,兼之蒲柳之姿,望秋先零,长途不觉委顿。」《聊斋志异。卷一。王成》:「王生平未历风霜,委顿不堪,因暂休旅舍。」
《國語辭典》:孱弱  拼音:chán ruò
瘦弱、虚弱。宋。文天祥〈正气歌。序〉:「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也作「孱羸」。
《漢語大詞典》:衰劣
犹衰弱。 汉 王充 论衡·订鬼:“人之受气有与物同精者,则其物与之交。及病,精气衰劣也,则来犯陵之矣。”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后更衰劣,卒復还死焉。”
分類:衰弱
《漢語大詞典》:尪弱
亦作“尫弱”。亦作“尩弱”。
(1).瘦弱;衰弱。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或矬陋尫弱,或且黑且丑。”新唐书·裴怀古传:“﹝ 怀古 ﹞素尪弱,不能骑。” 明 宋濂 《危孝子传》:“﹝ 贞昉 ﹞质体尩弱,不胜负任之苦,越七月,病卒。”
(2).指弱小、衰弱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迫胁尫弱,以恶易好。” 宋 曾巩 《追租》诗:“计须卖强壮,势不存尫弱。”
《漢語大詞典》:微劣
(1).暗劣,昏愦。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 无餘 传世十餘,末君微劣,不能自立。”
(2).衰弱。《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臣以无状,婴抱篤疾,自省微劣,惧卒陨毙。”
分類:衰弱昏愦
《漢語大詞典》:劣弱
衰弱;懦弱。后汉书·顺帝纪:“年老劣弱不任军事者,上名。”《易·大畜》“刚健篤实” 唐 孔颖达 疏:“若无刚健,则劣弱也,必既厌而退。”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六年:“后兄 景文 闻之曰:‘后在家劣弱,今段遂能刚正如此!’”
分類:衰弱懦弱
《漢語大詞典》:挠弱(撓弱)
软弱;衰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桓公 问 桓子野 :‘ 谢安石 料 万石 必败,何以不諫?’ 子野 答曰:‘故当出于难犯耳。’ 桓 作色曰:‘ 万石 挠弱凡才,有何严颜难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甫:“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分類:软弱衰弱
《漢語大詞典》:疲悴
亦作“ 疲瘁 ”。
(1).疲劳困苦。后汉书·桓帝纪:“方今 淮 夷未殄,军师屡出,百姓疲悴,困於徵发。”晋书·简文帝纪:“干戈未戢,公私疲悴。”
(2).衰弱。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慵将疲顇质,漫走倦羸僮。”
《漢語大詞典》:销弱(銷弱)
衰弱。史记·太史公自序:“其势销弱,德归京师。”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浮寄孤悬,形势销弱。” 宋 叶适 《潼州府修城记》:“民离於兵久而膂力积销弱,地离於兵久而预防益简薄。”
分類: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