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偏护(偏護)  拼音:piān hù
偏私袒护。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正是,事到今日,本帅也不能偏护了。」
分類:偏私袒护
《漢語大詞典》:曲护(曲護)
曲意袒护;委曲袒护。 明 余继登 《曲故纪闻》卷十七:“ 世庙 怒其曲护,命三次不到者,俱送法司逮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 崑生 怒,诣祠责数曰:‘养女不能奉翁姑,略无庭训,而曲护其短!’”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一:“无论怎样把他手中的一只笔自由自在地曲,曲得就像 卓别麟 手中的一根手杖,也是难于曲护的。”
《漢語大詞典》:党誉(黨譽)
袒护称赞。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贤良蔽而不羣兮,朋曹比而党誉。”《晋书·刘毅传》:“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党誉虚妄。”
分類:袒护称赞
《漢語大詞典》:党逆(黨逆)
(1).袒护邪逆。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有善而不以告,谓之蔽贤,蔽贤有罚;有恶而不以告,谓之党逆,党逆亦有罚。”
(2).结党为逆。《水浒后传》第三四回:“ 萨头陀 党逆首凶,敢烦严加缉获。”
分類:袒护结党
《國語辭典》:佞史  拼音:nìng shǐ
用以讥讽史书或史家的称呼。因其纪事中,带有太多阿谀的文词。《宋史。卷三四三。列传。陆佃》:「庭坚曰:『如公言,盖佞史也。』佃曰:『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
《漢語大詞典》:袒庇
袒护包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文和之才:“当时颇讥,其袒庇同乡,诛锄异己,屡为言官所劾。”《廿载繁华梦》第十三回:“因恐 马氏 不是目中亲见的,必然袒庇丫鬟,这时反教丫鬟的胆子愈加大了。” 郭沫若 《盲肠炎·“五卅”惨案怒吼》:“但是事发以来已经半月以上了, 英国 政府还在袒庇他们在 华 官吏的非法行为,使他们强硬到底,死不认罪。”
分類:袒护包庇
《漢語大詞典》:护回(護回)
回护,袒护。《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诸王、公主、駙马各投下官人,每各自护回影占百姓及权豪势要人等,沮坏元立定来的体例。”
分類:回护袒护
《国语辞典》:护秃儿(护秃儿)  拼音:hù tū ér
北平方言。指护短,专指袒护自己子女。如:「你不要批评他儿子的毛笔字写不好,他会护秃儿。」
《国语辞典》:护犊子(护犊子)  拼音:hù dú zi
母牛爱护小牛。比喻不察事理,处处袒护子女。如:「为人父母千万不可一味护犊子,以免养成子女骄纵的恶习。」也作「护犊」。
《國語辭典》:护向(護向)  拼音:hù xiàng
疼爱、袒护。《刘知远诸宫调。第二》:「记得村酒,务将人恁折剉,入舍为女婿,俺爷爷护向著。」
分類:偏袒袒护
《漢語大詞典》:阿右
偏私袒护。新唐书·裴漼传:“时 崔湜 、 郑愔 典吏部,坐姦赃,为 李尚隐 所劾,詔 漼 按讯,而 安乐公主 、 上官昭容 为阿右, 漼 执正其罪,天下称之。”
分類:偏私袒护
《國語辭典》:党同伐异(黨同伐異)  拼音:dǎng tóng fā yì
结合同党,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也作「伐异党同」。
《漢語大詞典》:偏三向四
谓偏向、袒护某方。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十回:“这叫什么话?我们偏三向四啦?” 西戎 《纠纷》:“如果有一点偏三向四的,定要争呀吵呀地闹意见。”
分類:偏向袒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