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袖章  拼音:xiù zhāng
套在袖上,用以表示身分或职务的标志。
《漢語大詞典》:衿肘
(1).比喻近旁。新唐书·苑君璋传:“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 孝政 不忍见祸之酷也。”
(2).谓衣襟与袖子。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词:“彷彿 曾子 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自注:“ 曾子 捉衿而肘见。”
《國語辭典》:暖袖  拼音:nuǎn xiù
为了禦寒缝在棉袄袖口里面增加袖长的一截棉袖子。
《国语辞典》:袖套  拼音:xiù tào
以较粗的布帛制成,套在衣袖外面,用以保护肘部的袖子筒状套。
《漢語大詞典》:袖袪
袖子的边口。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驳蔡氏裼袭袒说:“深衣,冬时以鹿皮为裘,而横长其袖袪。”
分類:袖子边口
《漢語大詞典》:袖标(袖標)
袖子上或胳膊上佩戴的标志。《解放军文艺》1975年第10期:“这时,许多工人从怀里掏出火红的袖标,戴在自己粗壮的胳膊上。”
《漢語大詞典》:襦袖
亦作“ 襦褏 ”。 襦袄袖子。新唐书·车服志:“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一:“ 刘氏 见 吴生 来,尽去襦褏,挺然立庭。”
分類:袖子
《漢語大詞典》:张袂成阴(張袂成陰)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晏子春秋·杂下九:“ 晏子 对曰:‘ 齐 之 临淄 三百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二:“ 孙 曰:‘阴,説苑意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皆作帷,据下云成雨,则此当作阴。’ 念孙 案:张袂成帷,挥汗成雨,甚言其人之众耳。”
《漢語大詞典》:张袂成帷(張袂成帷)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汉 刘向 说苑·奉使:“ 齐 之 临淄 三百閭,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参见“ 张袂成阴 ”。
《漢語大詞典》:张袂成阴(張袂成陰)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晏子春秋·杂下九:“ 晏子 对曰:‘ 齐 之 临淄 三百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二:“ 孙 曰:‘阴,説苑意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皆作帷,据下云成雨,则此当作阴。’ 念孙 案:张袂成帷,挥汗成雨,甚言其人之众耳。”
《國語辭典》:揎拳捋袖  拼音:xuān quán luō xiù
伸出拳头,捲起衣袖。形容粗野、准备动武的样子。元。杨讷《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也作「揎拳攞袖」。
《国语辞典》:掳袖揎拳(掳袖揎拳)  拼音:lǔ xiù xuān quán
捲起袖子,伸出拳头。指蓄势待发,准备打斗。《孤本元明杂剧。渔樵闲话。第三折》:「一个个酒囊饭袋成何用?掳袖揎拳号俊杰。」
《国语辞典》:捋袖揎拳  拼音:luō xiù xuān quán
捲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粗野,准备打架的样子。也作「揎拳攞袖」。
《漢語大詞典》:摓衣
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服。庄子·盗跖:“摓衣浅带。” 陆德明 释文:“摓衣,本又作缝。”
《漢語大詞典》:短上衣
穿在身体上半部的类似外套的短外衣,通常有前开门、领、翻领(卜头)、袖子及口袋,长度从腰部至臀部不等,有时单独穿,有时作为一套衣服的一部分穿
女子穿的合体茄克,长及腰部或更短些
《漢語大詞典》:护袖(護袖)
套在衣服袖子上以保护两袖免遭破损或污染的用品。《光明日报》1985.9.22:“有时,犬死死咬住护袖不放,似乎要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