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鞋袜(鞋襪)
亦作“ 鞋韈 ”。 鞋子与祙子。亦偏指鞋子。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大父廉俭》:“大父少傅素廉俭……待子弟僕甚严,虽甚暑,未始去背子鞋韈。”《金瓶梅》第七一回:“忽听得窗外有妇人语声甚低,即披衣下牀,靸着鞋袜悄悄启户视之。”红楼梦第二七回:“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
《漢語大詞典》:鞋袜
见“ 鞋袜 ”。
《漢語大詞典》:王生袜(王生韤)
汉 廷尉 张释之 ,尝与公卿聚会,处士 王生 袜解,使 释之 结袜。公卿责 王生 辱廷尉, 王生 曰:“吾故聊使结韤,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 王生 而重 释之 。事见汉书·张释之传。后用为礼贤下士之典。 明 周履靖 《秋日园居拟次皮陆临顿里倡和》之七:“谁结 王生 韤,羞弹 贡 氏冠。灌园甘抱瓮,钓水且投竿。”
《漢語大詞典》:王生袜
同“王生韤”。汉廷尉张释之,尝与公卿聚会,处士王生袜解,使释之结袜。公卿责王生辱廷尉,王生曰:"吾故聊使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释之。事见《汉书。张释之传》。后用为礼贤下士之典。
《國語辭典》:鸦头袜(鴉頭襪)  拼音:yā tóu wà
古代女子穿的歧头袜。唐。李白 越女词五首之一:「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也称为「丫头袜」。
《國語辭典》:袜子(襪子)  拼音:wà zi
可穿在脚上,用以保护或保暖的东西,通常是用棉、毛、丝织品或合成纤维等所制成。
《漢語大詞典》:袜子
袜子。一种穿在脚上的东西。古代用棉、绸布缝成。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弓鞋软浅称双璧,韈子轻盈赛两环。”
《骈字类编》:白袜(白袜)
唐书车服志:白纱帽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以乌纱为之,白裙襦,白袜,乌皮履。
《骈字类编》:袜底(袜底)
唐 何希尧 操莲曲 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
《骈字类编》:袜履(袜履)
唐书车服志:大袖连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袜、履同裳色,花钗履笄,两博鬓,以金银杂宝饰之。宋史舆服志: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青罗衣绣山、龙、雉、火、虎蜼五章。绯罗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绯蔽膝,绣山、火二章。白花罗中单,玉装剑佩,革带,晕锦绶,二玉环。绯白罗大带,绯罗袜履。亲王中书门下奉祀则服之。
《国语辞典》:绫袜(绫袜)  拼音:líng wà
用细软有花纹的织物制成的薄袜。
《漢語大詞典》:脱袜(脱襪)
古人席地而坐,登席必须脱屦,而朝见、祭祀等重要礼节,尚须脱袜跣足,以示至敬。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脱袜登席
《骈字类编》:红袜(红袜)
文献通考:宋制,金龙凤革带,红袜,赤舄,金钑花,四神玉鼻,祭天地、宗庙、谒太清宫则服之。
《骈字类编》:红袜(红袜)
文献通考。龟兹伎、舞者四人。设五方师子高丈馀。饰以五方色。每师子有十二人。画衣。执红拂。首加红袜。谓之师子郎。
《骈字类编》:一袜
南北朝 王筠 行路难 裲裆双心共一袜,袙复两边作八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