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处裁(處裁)
处置裁决。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他救我元无意,我见他有甚歹?寃哉,怎将俺这一火同禁害?诉的明白,望仙尊别处裁!”《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今使 詹 听罪於幕下,惟君侯处裁!”《再生缘》第十四回:“不言左右朝班内,且説那殿上君王怎处裁。”
分類:处置裁决
《漢語大詞典》:辩决(辯決)
辨明裁决。辩,通“ 辨 ”。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采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櫺,躬亲辩决。”
分類:辨明裁决
《漢語大詞典》:论裁(論裁)
论究裁决。韩非子·人主:“今则不然,其当途之臣得势擅事以环其私,左右近习朋党比周以制疏远,则法术之士奚时得进用,人主奚时得论裁?”
分類:裁决
《漢語大詞典》:通决(通決)
全权裁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又论将官之害,詔诸将兵皆隶州县,军政委守令通决之。”
分類:全权裁决
《漢語大詞典》:剸断(剸斷)
裁决,决断。 唐 高彦休 《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丞相 范阳公 携 ,清苦律身,剸断无滞。”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当大疑难,剸断生杀,神气安閒,无不迎刃而解。”
分類:裁决决断
《漢語大詞典》:干断
1.帝王的裁决。
2.帝王裁决政事的权力。
《漢語大詞典》:连判(連判)
谓同职官员连名裁决。《唐律·名例五·同职犯公坐》“若同职有私,连坐之官不知情者,以失论” 唐 长孙无忌 疏议:“同职,谓连判之官及典有私,故违正理,餘官连判,不知挟私情者,以失论。”
《漢語大詞典》:校判
考查,裁决。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分類:考查裁决
《国语辞典》:作不得主  拼音:zuò bù dé zhǔ
不能够裁决、自主。《红楼梦》第三二回:「我近来看著云丫头的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
《漢語大詞典》:族正
清 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清会典·户部·户口》:“又议准,聚族而居,丁口众多者,择族中有品望者一人,立为族正,该族良莠,责令查举。” 清 冯桂芬 《复宗法议》:“宗子死,族人为之服齐衰三月,其母妻死亦然,以重其事,名之曰族正,副之以族约。”
《国语辞典》:禁制令  拼音:jìn zhì lìng
此为英美法之概念,泛指经由法院的裁决,强制诉讼当事人的一方须做某些事,或禁止、限制某些行为的强制命令。
《漢語大詞典》:财览(財覽)
裁决审察。财,通“ 裁 ”。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惟陛下财览众心,有以尉復师傅之臣。” 颜师古 注:“财与裁同。”
分類:裁决审察
《漢語大詞典》:白决(白決)
犹言奏上裁决。汉书·佞幸传·石显:“事无大小,因 显 白决,贵幸倾朝,百僚皆敬事 显 。”
分類:奏上裁决
《國語辭典》:礼案(禮案)  拼音:lǐ àn
1.古代官府处理裁决公事的桌子。《新唐书。卷四九。百官志四下》:「(节度使)视事之日,设礼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判三案。」
2.官妓乐籍档案。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既然从良改正,著礼案上除了名字。」也作「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