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二京尘
  
京尘梦
 
京洛化衣
 
京洛土
  
京洛红尘
 
京洛缁尘
 
京洛衣尘
 
京洛风尘
 
京华多尘土
 
京路尘
 
困尘缁
 
尘起洛阳风
 
帝京尘
 
染缁尘
 
洛城尘
 
洛阳尘
 
洛阳尘土
 
素衣化缁
 
素衣尘
 
素衣尘染
   
衣化客尘
 
西京尘
 
长安尘
 
风尘化客衣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为顾彦先赠妇二首〉~49~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隆思辞心曲,沈欢滞不起。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例句

我怀京洛游,未厌风尘衣。 孟郊 梦泽中行

楚泪滴章句,京尘染衣裳。 孟郊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始知吴楚水,不及京洛尘。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典故 
鄜廷第一次西京


《欧阳修全集·居士外集》卷二十二〈洛阳牡丹记·花品序第一〉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出越州,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红、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以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类,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
典故
西京循吏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3623~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繇,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漢語大詞典》:京尘(京塵)
见“ 京洛尘 ”。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國語辭典》:缁尘(緇塵)  拼音:zī chén
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文选。谢朓。詶王晋安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唐。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诗:「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國語辭典》:落尘(落塵)  拼音:luò chén
1.原子弹或氢弹爆炸,对大气造成污染后,降落至地球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及被放射线污染的尘埃。往往引起严重的辐射污染。也称为「原子尘」。
2.除雨水外,一般由大气向地面降落之微细粒子,皆称为「落尘」。
《漢語大詞典》:洛阳花(洛陽花)
(1).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牡丹最盛,故称。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远把 龙山 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2).即石竹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瞿麦:“石竹叶似地肤叶而尖小,又似初生小竹叶而细窄,其茎纤细有节,高尺餘,梢间开花……俗呼为洛阳花。” 清 吴伟业 有《题画·洛阳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