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西洋  拼音:xī yáng
1.指中国大陆西南方的南洋群岛一带。《明史。卷三○四。宦官传一。郑和传》:「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2.对欧美各国的泛称。《红楼梦》第五二回:「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叫做『依弗哪』,找寻一点儿。」
《國語辭典》:大西洋  拼音:dà xī yáng
Atlantic Ocean
海洋名。介于美洲与欧洲、非洲之间,北通北极海,南接南极海,面积约八千二百万平方公里。和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北极海)、南冰洋(南极海)合称五大洋。
《國語辭典》:西洋景  拼音:xī yáng jǐng
1.一种早期民俗杂艺拉洋片的表演装置。参见「拉洋片」条。
2.比喻故弄玄虚骗人的技巧或手法。如:「拆穿西洋景」。
《國語辭典》:西洋镜(西洋鏡)  拼音:xī yáng jìng
1.一种早期民俗杂艺拉洋片的表演装置。参见「拉洋片」条。
2.比喻故弄玄虚骗人的技巧或手法。如:「拆穿西洋镜」。
《國語辭典》:西洋画(西洋畫)  拼音:xī yáng huà
以西洋技巧所画的各种绘画。重视远近透视、阴影的技法,以写实为主。如水彩画、油画、铅笔画、木炭画等。简称为「西画」。
《国语辞典》:西洋人  拼音:xī yáng rén
泛称欧美各国的人民。
《國語辭典》:西洋参(西洋參)  拼音:xī yáng shēn
植物名。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平滑无毛,高约十五至四十五公分。掌状复叶,小叶常五枚,长椭圆状倒卵形,粗锯齿缘,上下两面均有不显明的刚毛。伞形花序单生,每一总梗上有六至二十朵。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长于梗上。根略呈圆柱形,可入药,能降火、泻热、补肺,用作解热药。原产北美,故称为西洋参。
《國語辭典》:西洋镜(西洋鏡)  拼音:xī yáng jìng
1.一种早期民俗杂艺拉洋片的表演装置。参见「拉洋片」条。
2.比喻故弄玄虚骗人的技巧或手法。如:「拆穿西洋镜」。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gōng yuē
西元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美、英、法、加拿大、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挪威、丹麦、冰岛、义大利、葡萄牙等十二个原始缔约国所订立的公约,后有希腊、土耳其、西班牙、德国……等十六国相继参加,共计二十八国。其目的是针对独立国协共产势力实行集体防禦政策,该条约的第五条款规定,任何缔约国受到武装攻击,即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必须共同抗禦和支援。但这项条款一直到冷战结束都没有被动用。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航线(北大西洋航线)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háng xiàn
联络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航线。目的是使北美东部和欧洲取得海运和空运的来往,是世界最繁忙的一条航线。约位在北纬四十度至五十度间,伦敦和纽约为此航线两端的最大商港。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洋流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yáng liú
位于北大西洋的暖流,自北美墨西哥湾往东北流,可达北极海。水温特高,流速亦强,温暖的海水使地处高纬度的北欧沿岸,海水冬不结冰,当地居民因而得以利用此洋流靠海为生。
《国语辞典》:拆穿西洋镜(拆穿西洋镜)  拼音:chāi chuān xī yáng jìng
(谚语)比喻识破骗局,揭发真相。如:「他这种骗人的手段,并不高明,一下就被我们拆穿西洋镜了。」
《国语辞典》:大西洋时代(大西洋时代)  拼音:dà xī yáng shí dài
十六世纪欧洲的海外探险和拓殖,使得大西洋沿岸国家取代了地中海周围的势力,成为左右欧洲的主要力量,史称为「大西洋时代」。
《国语辞典》: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  拼音:dà xī yáng xiàn zhāng
西元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四日,罗斯福、邱吉尔在大西洋美军军舰会谈后,发表两国共同宣言,美国当时尚未参战。全文分八项,主要包含反对侵略、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自由与未来建立全面性安全体系的愿望等。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gōng yuē zǔ zhī
西元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所成立的一个组织。目的在抵抗前苏联共产势力,共同防卫西欧安全。英文简写为NATO。简称为「北约」、「北约组织」。苏联解体后,北约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
《国语辞典》:晏公老儿下西洋(晏公老儿下西洋)  拼音:yàn gōng lǎo ér xià xī yáng
(歇后语)己身难保。意谓处境危险,自顾不暇。《醒世姻缘传》第一一回:「你这些欺心的奴才们!晏公老儿下西洋,己身难保,还敢替别人告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