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覆舟如芥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7~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唐·成玄英疏:「芥,草也。胶,黏也。此起譬也。夫翻覆一杯之水于坳污堂地之间,将草叶为舟,则浮汎靡滞;若还用杯为舟,理必不可。何者?水浅舟大,则黏地不行故也。」
《漢語大詞典》:覆舟
(1).翻船。喻败亡覆灭。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韩非子·安危》:“奔车之上无 仲尼 ,覆舟之下无 伯夷 。” 明 陈子龙 《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2).复查舟船,以防罅漏。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
《國語辭典》:载舟覆舟(載舟覆舟)  拼音:zài zhōu fù zhōu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旧唐书。卷七一。魏徵传》:「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也作「覆舟载舟」。
《国语辞典》:覆舟载舟(覆舟载舟)  拼音:fù zhōu zài zhōu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参见「载舟覆舟」条。
《国语辞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拼音: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谚语)比喻事物使用得当则有利,不当则有害。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漢語大詞典》: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苍兕(蒼兕)
(1).传说中的水兽名。 唐 杜甫 《复阴》诗:“江涛簸岸黄沙走,云雪埋山苍兕吼。” 清 吴伟业 《悲歌赠吴季子》:“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螻蚁。”
(2).古代掌管舟楫的官。苍兕,善奔突,能覆舟,故以此名官为警。史记·齐太公世家:“ 师尚父 左杖黄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 盟津 。” 司马贞 索隐引 马融 曰:“苍兕,主舟楫官名。” 晋 郭璞 《〈山海经〉序》:“钧天之庭,岂伶人之所躡;无航之津,岂苍兕之所涉。” 清 臧琳 经义杂记·苍兕主舟楫官:“盖苍兕本水兽,善覆舟,故以此名官,欲使居是官者尽其职,常以苍兕为警也。”
(3).借指水军。梁书·武帝纪下:“ 高祖 英武睿哲,义起 樊 邓 ,仗旗建号,濡足救焚,总苍兕之师,翼龙豹之阵。”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尘清世晏,苍兕无用其武功。”
《国语辞典》:舟水之喻  拼音:zhōu shuǐ zhī yù
水喻民,舟喻君,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形容君民之间就如舟水的关系一般。《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