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4,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远见
深识
眼力
雄谈
深见
远识
底蕴
僻陋
博识
经见
狭隘
高识
卓识
明识
荒僻
《國語辭典》:远见(遠見)  拼音:yuǎn jiàn
高远的见识。《三国演义》第二九回:「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漢語大詞典》:深识(深識)
(1).谓见识深远。 汉 班彪 《王命论》:“超然远览,渊然深识。”后汉书·杜林传:“古之明王,深识远虑。”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华 著论言龟卜可废,可谓深识之士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 海瑞 ﹞真是錚錚一汉子,但只是有些风颠,又寡深识。”
(2).指有深刻见识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以长才而遇深识,则不待歷试,而相知之情已审矣。”
(3).深知,深刻了解。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六·隐逸:“ 李德裕 称之曰:‘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 严光 之比。’非但善状 志和 ,亦且深识 严光 。”
《國語辭典》:眼力  拼音:yǎn lì
1.眼睛看东西的能力。唐。刘禹锡〈閒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2.识见。《西游记》第二七回:「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红楼梦》第三二回:「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漢語大詞典》:雄谈(雄談)
(1).高谈阔论。 唐 王勃 《山亭兴序》:“雄谈逸辩,吐满腹之精神。” 明 李东阳 《冰玉斋记》:“若 明仲 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 董 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2).指见识广博、寓义深刻的言论。 唐 卢藏用 《答宋兼贻平昔旧游》诗:“雄谈尽物变,精义解人颐。”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叔叔,这一段雄谈,果然説得好听也。”
《漢語大詞典》:深见(深見)
(1).透彻地了解。汉书·师丹传:“深见天命,烛知至德。”汉书·王莽传上:“太后圣德昭然,深见天意。”
(2).深远的见识。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才多深见,气有远度。”
《漢語大詞典》:远识(遠識)
高远的见识。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如其聪明远识,不忘数十年事。”晋书·卢钦传:“ 钦 清澹有远识,篤志经史。” 宋 叶适 《提刑王公墓志铭》:“公少有冲量远识,厚施薄取,轻退重进,天质自然。” 续范亭 《中山图书馆落成纪念》诗:“苟无骨气,又乏远识,偶一失足,断送国脉。”
分類:高远见识
《國語辭典》:底蕴(底蘊)  拼音:dǐ yùn
事情的底细,或蕴藏于内心而不轻易示人的部分。《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馀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文明小史》第四七回:「一到上海,就搬到礼查客店,住了一间每天五块钱的房间,为的是场面阔绰些,好叫人看不出他的底蕴。」
《國語辭典》:僻陋  拼音:pì lòu
偏远鄙陋。《史记。卷七○。张仪传》:「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
《國語辭典》:博识(博識)  拼音:bó shì
见闻广博,学识丰富。如:「像先生这么博识的学者,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漢語大詞典》:经见(經見)
(1).从经典中见到。史记·封禅书:“其语不经见,縉绅者不道。”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昔之异书,有记洪水滔天, 鮌 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帝乃令 祝融 杀 鮌 于 羽 郊,其言不经见。”
(2).谓常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欧公 作《花品》,目所经见者,纔二十四种。” 清 戴名世 《春西狩获麟解》:“神奇之产,世所不经见者也。” 阿英 《海上买书记》:“获得了不经见的珍秘书籍,有如占领了整个世界。”
(3).经历和见识。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老工人们因为经见得太多,总是把感情压在心底,只有那像石头雕刻成的脸上,罩着严肃和沉默。”
《國語辭典》:狭隘(狹隘)  拼音:xiá ài
1.宽度窄小。《东观汉记。卷一一。阴兴传》:「泥涂狭隘,自投车下,脱裤解履,涉淖至踝。」明。李东阳〈重建茶陵州学记〉:「顾旧学堂殿皆狭隘,移其故材,拓而新之。」
2.见识短浅而气量不恢弘。《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唐。韩愈 答李秀才书:「元宾行峻洁清,其中狭隘,不能包容。」
《漢語大詞典》:高识(高識)
(1).高明的见识。晋书·谢鲲传:“ 鯤 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 卢多逊 父有高识。” 清 梅曾亮 《上某公书》:“伏计盛暑就道,明公高识远度,必能坦然。”
(2).指见识高明的人。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弱冠与 山阳 王弼 并知名”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弼 之卒也, 晋景王 闻之,嗟叹者累日,其为高识所惜如此。” 宋 秦观 《赠蹇法师翊之》诗:“天都九经纬,人物如纺绩。岂无仙圣游,但未见高识。”
《國語辭典》:卓识(卓識)  拼音:zhuó shì
高超的见解。宋。李纲〈与潘子贱龙图书〉:「思得卓识博闻之士,相与讲习磨砻淬砺。」也作「卓见」。
《漢語大詞典》:明识(明識)
(1).透彻了解。孔丛子·陈士义:“非信义君子明识穷达,则不可。”
(2).高明的见识。晋书·荀勖传:“又尝在帝坐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咸未之信。帝遣问膳夫,乃云:‘实用故车脚。’举世伏其明识。” 宋 曾巩 《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羲之子昂:“余尝观 羲之 諫 殷浩 北伐书,喜其事理通畅,深中当时之弊;劝其辑和朝廷,又见明识远略。”
(3).明理,有见识。南史·刘穆之传:“其妻 江嗣 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母 成国太夫人 程氏 ,亦好读书,明识过人,志节凛然。”
《國語辭典》:荒僻  拼音:huāng pì
1.荒远偏僻。唐。韩愈 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之二:「俱是岭南巡管内,莫欺荒僻断知闻。」《老残游记》第八回;「大约这荒僻山径,不会有强盗。」
2.放纵怪僻。《旧唐书。卷一七四。列传。李德裕》:「敬宗荒僻日甚,游幸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