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5,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远识
底蕴
僻陋
博识
经见
狭隘
高识
卓识
明识
荒僻
微管
迫人
细人
达夫
绝识
《漢語大詞典》:远识(遠識)
高远的见识。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如其聪明远识,不忘数十年事。”晋书·卢钦传:“ 钦 清澹有远识,篤志经史。” 宋 叶适 《提刑王公墓志铭》:“公少有冲量远识,厚施薄取,轻退重进,天质自然。” 续范亭 《中山图书馆落成纪念》诗:“苟无骨气,又乏远识,偶一失足,断送国脉。”
分類:高远见识
《國語辭典》:底蕴(底蘊)  拼音:dǐ yùn
事情的底细,或蕴藏于内心而不轻易示人的部分。《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馀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文明小史》第四七回:「一到上海,就搬到礼查客店,住了一间每天五块钱的房间,为的是场面阔绰些,好叫人看不出他的底蕴。」
《國語辭典》:僻陋  拼音:pì lòu
偏远鄙陋。《史记。卷七○。张仪传》:「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
《國語辭典》:博识(博識)  拼音:bó shì
见闻广博,学识丰富。如:「像先生这么博识的学者,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漢語大詞典》:经见(經見)
(1).从经典中见到。史记·封禅书:“其语不经见,縉绅者不道。”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昔之异书,有记洪水滔天, 鮌 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帝乃令 祝融 杀 鮌 于 羽 郊,其言不经见。”
(2).谓常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欧公 作《花品》,目所经见者,纔二十四种。” 清 戴名世 《春西狩获麟解》:“神奇之产,世所不经见者也。” 阿英 《海上买书记》:“获得了不经见的珍秘书籍,有如占领了整个世界。”
(3).经历和见识。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老工人们因为经见得太多,总是把感情压在心底,只有那像石头雕刻成的脸上,罩着严肃和沉默。”
《國語辭典》:狭隘(狹隘)  拼音:xiá ài
1.宽度窄小。《东观汉记。卷一一。阴兴传》:「泥涂狭隘,自投车下,脱裤解履,涉淖至踝。」明。李东阳〈重建茶陵州学记〉:「顾旧学堂殿皆狭隘,移其故材,拓而新之。」
2.见识短浅而气量不恢弘。《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唐。韩愈 答李秀才书:「元宾行峻洁清,其中狭隘,不能包容。」
《漢語大詞典》:高识(高識)
(1).高明的见识。晋书·谢鲲传:“ 鯤 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 卢多逊 父有高识。” 清 梅曾亮 《上某公书》:“伏计盛暑就道,明公高识远度,必能坦然。”
(2).指见识高明的人。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弱冠与 山阳 王弼 并知名”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弼 之卒也, 晋景王 闻之,嗟叹者累日,其为高识所惜如此。” 宋 秦观 《赠蹇法师翊之》诗:“天都九经纬,人物如纺绩。岂无仙圣游,但未见高识。”
《國語辭典》:卓识(卓識)  拼音:zhuó shì
高超的见解。宋。李纲〈与潘子贱龙图书〉:「思得卓识博闻之士,相与讲习磨砻淬砺。」也作「卓见」。
《漢語大詞典》:明识(明識)
(1).透彻了解。孔丛子·陈士义:“非信义君子明识穷达,则不可。”
(2).高明的见识。晋书·荀勖传:“又尝在帝坐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咸未之信。帝遣问膳夫,乃云:‘实用故车脚。’举世伏其明识。” 宋 曾巩 《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羲之子昂:“余尝观 羲之 諫 殷浩 北伐书,喜其事理通畅,深中当时之弊;劝其辑和朝廷,又见明识远略。”
(3).明理,有见识。南史·刘穆之传:“其妻 江嗣 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母 成国太夫人 程氏 ,亦好读书,明识过人,志节凛然。”
《國語辭典》:荒僻  拼音:huāng pì
1.荒远偏僻。唐。韩愈 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之二:「俱是岭南巡管内,莫欺荒僻断知闻。」《老残游记》第八回;「大约这荒僻山径,不会有强盗。」
2.放纵怪僻。《旧唐书。卷一七四。列传。李德裕》:「敬宗荒僻日甚,游幸无恒。」
《漢語大詞典》:微管
(1). 春秋 时, 管仲 相 齐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 曰:“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语见《论语·宪问》。后遂用为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典故。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 宋 陆游 《雨夜书感》诗之一:“羣胡穴中原,令人叹微 管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词:“不论 周郎 并 幼度 ,便 仲尼 復起嗟微 管 。”亦用以代称 管仲 。《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 谢玄 勋参微 管 ,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 广州 。”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阽危赖宗袞,微 管 寄明牧。”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至於道被如仁,功参微 管 ,本宜在常均之外。”
(2).犹言见识浅陋狭小。常用作谦词。《宋书·彭城王义康传》:“臣以顽昧,独献微管,所以勤勤恳恳,必诉丹诚者,实恐 义康 年穷命尽,奄忽于南,遂令陛下有弃弟之责。”
《漢語大詞典》:迫人
(1).指见识浅陋的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 杜淹 问:‘ 崔浩 何人也?’子曰:‘迫人也。执小道,乱大经。’”
(2).逼迫人。 清 丘逢甲 《秋暑得雨》诗:“残暑酷未已,迫人无少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三章:“‘我不是没有缺点呀’, 周燕 的语气有点迫人,声音像唱歌一般响亮。”
《國語辭典》:细人(細人)  拼音:xì rén
1.见识浅陋、器量狭小的人。《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2.地位卑微之人。《韩非子。说难》:「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閒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战国策。齐策四》:「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
3.侍妾。《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交我讨个细人,要生得好的。」
4.间谍。《前汉书平话。卷下》:「宣陈平。陈平至,商议。陈平暗喜,必山东有细人来,与刘泽说兵印。」也称为「细作」。
《漢語大詞典》:达夫(達夫)
见识高超的人。 清 陈大章 《戊子生日书怀》诗:“负薪未便慙翁子,学句犹能傲达夫。”
分類:见识高超
《漢語大詞典》:绝识(絶識)
卓越的见识。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以陛下之圣、之武、之勤、之明,博学远览,絶识独睿, 汉 之 宣帝 、 光武 , 唐 之 太宗 ,皆不及也。”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予得 申屠蟠 事,实贤其絶识先物,保身明哲,故表出之。” 明 李东阳 《〈桃溪杂稿〉序》:“先生蚤负絶识,虽古人诗鲜或意满,而自视亦严甚。”
分類:卓越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