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短浅(短淺)  拼音:duǎn qiǎn
眼光或见识狭窄而肤浅。如:「他目光短浅,没有深远的计画,成不了大事的。」
《國語辭典》:浅见(淺見)  拼音:qiǎn jiàn
浅薄的见解。《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道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
《漢語大詞典》:庸奴
见识浅陋之人。含有鄙夷之意。愚夫。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外黄 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 宋 秦观 《调笑令·崔徽》词:“翡翠。好容止。谁使庸奴轻点缀?”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漢語大詞典》:浅狭(淺狹)
(1).狭窄。宽度小。管子·八观:“夫国城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其民。”后汉书·西南夷传·滇:“有池,周回二百餘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 滇池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蜀 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 严既澄 《不遇》:“他后头跟着三四个苦力,挑着七八件行李,都随着那老者走入门来,把我们家里的浅狭的院子都给挤满了。”
(2).谓见识贫乏或心胸狭窄。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沛王 林 薨”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吾学不博,所闻浅狭。” 宋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以闻见浅狭,不能尽知当今得失。”《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能宽容至此,死不足赎罪矣!”
《漢語大詞典》:旷观(曠觀)
(1).纵观。 明 方孝孺 《悯知赋哀叶廷振》:“吾旷观乎宇宙兮,等万古于一沤。” 严复 《主客平议》:“旷观千古,横览五洲。”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旷观古今来之文学名家,莫不战理欲之机关,荷乾坤之钟毓。”
(2).广阔的见识。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当时学者惟以师説为宗,小有异同,便不相附,非如后人之忌狭隘、喜宽容,恶门户、矜旷观也。”
《國語辭典》:窥管(窺管)  拼音:kuī guǎn
从管中窥物。比喻见识浅狭。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自顷徒窥管,于今愧挈瓶。」
《國語辭典》:塞渊(塞淵)  拼音:sè yuān
笃厚诚实,思虑深远的样子。《诗经。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汉书。卷一○○。叙传下》:「安世温良,塞渊其德。」
《漢語大詞典》:材识(材識)
才能与见识。 唐 韩愈 《论佛骨表》:“ 高祖 始受 隋 禪,则议除之。当时羣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 宋 陆游 《荐举人材状》:“ 巩丰 材识超卓,文辞宏赡。” 明 李东阳 《丰年颂》:“臣诚材识卑謭,不足以铺敍德美,阐敷瑞祥。”
分類:才能见识
《漢語大詞典》:定识(定識)
明确的见识;主见。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戴益生:“有定识,有定力,阁下於此,真不愧一定字。”《好逑传》第十四回:“有此明眼定识,热肠壮气,诚当今不易得之英雄。”
《國語辭典》:窄狭(窄狹)  拼音:zhǎi xiá
不宽敞。《西游记》第二○回:「十分你家窄狭,没处睡时,我们在树底下,好道也坐一夜,不打扰你。」《红楼梦》第六三回:「一面看视这里窄狭,不能停放。」
《漢語大詞典》:寡识(寡識)
见识浅陋。 汉 张衡 《东京赋》:“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 汉 之德馨,咸在於此。”
《漢語大詞典》:语冰(語冰)
谈论冰。寓见识为时地所限意。语本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 宋 杨万里 《荔枝歌》:“ 粤 犬吠雪非差事, 粤 人语冰夏虫似。”
《國語辭典》:智短  拼音:zhì duǎn
见识浅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也是我一时智短,将他赚到荒村。」
《漢語大詞典》:俗见(俗見)
(1).以礼俗相见。《韩诗外传》卷八:“今来至上国,必曰冠得俗见,不冠不得见。如此,则上国使适 越 ,亦将劓墨文身翦髮,而后得以俗见,可乎?”
(2).一般俗人的见解;浅陋的见识。 苏曼殊 《惨世界》第九回:“这般道理,一定要心地明白真理,脱除世上种种俗见的人,方才懂的。”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天才与教育》:“我们也不能和一般俗见苟合,说他是天上的星宿。”
《漢語大詞典》:牧羊儿(牧羊兒)
(1).借称世外之人。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 黄初平 十五岁时牧羊山中,有道士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问之。道士说:“ 金华山 中有一牧羊儿,姓 黄 名 初平 ,是卿弟非疑。”于是哥哥找到了弟弟,问他羊何在,他说近在山东。哥哥去看时,只看到白石头, 初平 叫一声:“羊起!”石头都变成羊,有几万头。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宋 杨万里 《饮酒》诗:“我本非搢绅, 金华 牧羊儿。”
(2).指见识浅陋的人。新五代史·唐太祖刘太妃传:“ 晋 兵屡败, 太祖 忧窘,不知所为。大将 李存信 等劝 太祖 亡入北边,以图再举。 太祖 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 存信 也。’夫人駡曰:‘ 存信 , 代北 牧羊儿耳,安足与计成败邪!’”
(3).指 秦 末 项梁 所立之 楚怀王 孙 心 。因时在民间牧羊,故称。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参阅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