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开博(開博)
指见闻广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广引视听,既益开博,於言事者,又差有地也。”
《国语辞典》:博闻多见(博闻多见)  拼音:bó wén duō jiàn
见闻广博。《管子。宙合》:「故圣人博闻多见,畜道以待物。」
分类:见闻广博
《國語辭典》:博闻(博聞)  拼音:bó wén
见闻广博。如:「想不到你先生如此博闻!」《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赵典》:「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國語辭典》:宏论(宏論)  拼音:hóng lùn
精辟广博的言论。如:「他所发表的宏论,深获各界好评。」也作「弘论」。
《漢語大詞典》:弘论(弘論)
识见广博的言论。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清文穷丽则,弘论尽高奇。”
《漢語大詞典》:至识(至識)
见闻广博而深明事理的人。 汉 扬雄 《法言·寡见》:“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漢語大詞典》:合闻(合聞)
犹洽闻。见闻广博。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恕 奏议论駮皆可观” 裴松之 注引《杜氏新书》:“存心经誥,博学合闻。”
分類:见闻广博
《国语辞典》:强记洽闻(强记洽闻)  拼音:qiáng jì qià wén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也作「博闻强识」。
《国语辞典》:彊记博闻(彊记博闻)  拼音:qiáng jì bó wén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周书。卷二十六。长孙绍远传》:「兕字若汗,性机辩,彊记博闻,雅重宾游,尤善谈论。」也作「博闻强识」。
《国语辞典》:饱学秀才(饱学秀才)  拼音:bǎo xué xiù cái
学识丰富,见闻广博的读书人。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每两个都是饱学秀才,倒说我要哄他家私,凭你到那汴梁城里城外问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像前科我宜兴严世兄,是个饱学秀才,在场里做完七篇文章,高声朗诵。」
《国语辞典》:博闻强识(博闻强识)  拼音:bó wén qiáng zhì
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好。《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常爽传》:「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家多所研综。」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彊记」、「博闻彊志」、「多闻强记」、「洽闻强记」、「强记洽闻」、「彊记博闻」。
《国语辞典》:博闻闳览(博闻闳览)  拼音:bó wén hóng lǎn
见闻广博,阅览丰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齐公道:『檀越博闻闳览,今有一谜语,请檀越一猜。』」
《国语辞典》:博闻彊记(博闻彊记)  拼音:bó wén qiáng jì
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强。《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彊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也作「博闻强识」。
《国语辞典》:多闻强记(多闻强记)  拼音:duō wén qiáng jì
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好。《五灯会元。卷一○。九曲庆祥禅师》:「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馀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也作「博闻强识」。
《漢語大詞典》:广见洽闻(廣見洽聞)
谓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车而诵三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凡 唐 一代名姓相同者数十百人,类而録之,以为广见洽闻之助。”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 迈 在朝敢于讜言,又广见洽闻,多所著述。”
《国语辞典》:博闻多识(博闻多识)  拼音:bó wén duō shì
见闻广博,知识丰富。《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李业兴》:「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公子生长中原,博闻多识,必知此兽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