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1,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张翀(字 见可 号 息六、闲闲居士 )
虞大复(字 元见 号 来初 )
吴允中(字 百含 号 见陶 )
张国绅(字 书卿 号 见立 )
江朝宾(字 如见 )
詹士龙(字 云从 号 见五、见吾 )
章光岳(字 见前 )
孙际可(字 仲儒、景行 号 见行 )
许大成(字 斋文 号 见海 )
何南凤(字 道见 号 牧原和尚 )
陈胤丛(号 见心 )
许厚(字 重卿 号 遁溪、观雪、惺斋、雪翁、素庵、见雪 )
僧读彻(字 苍雪、见晓 读彻 号 南来 赵 )
李逢申( 见素 字 延之、行初 号 若鹤 )
其它辞典(续上)
施天德(字 象尼、胤尼 号 见石 )张翀(字 见可 号 息六、闲闲居士 )
虞大复(字 元见 号 来初 )
吴允中(字 百含 号 见陶 )
张国绅(字 书卿 号 见立 )
江朝宾(字 如见 )
詹士龙(字 云从 号 见五、见吾 )
章光岳(字 见前 )
孙际可(字 仲儒、景行 号 见行 )
许大成(字 斋文 号 见海 )
何南凤(字 道见 号 牧原和尚 )
陈胤丛(号 见心 )
许厚(字 重卿 号 遁溪、观雪、惺斋、雪翁、素庵、见雪 )
僧读彻(字 苍雪、见晓 读彻 号 南来 赵 )
李逢申( 见素 字 延之、行初 号 若鹤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新喻人,字象尼。万历间进士,授武选郎中。天启中三疏谏止魏忠贤在宫内操练阉兵,再疏劾忠贤。先被排挤出外,忠贤又矫旨勘问,谪戍死。维基
施天德(1578年9月18日—1625年),字胤尼,号见石,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人。施天德早年家贫嗜学,孝顺父母有名声,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顺天府乡试举人第三十六名,三十五年(1607年)礼部会试中式第三十一名,成丁未科三甲第六十四名进士,任刑部观政,同年六月外任潮阳知县,同考乡试,取录名士,三十八年调任休宁知县,开辟田地赡养文士,又捐俸赈济孤苦无依者,逢初一、十五在朱子讲堂、梅林书院教授诸生,县人被他所为感动,让他配祀朱子。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施天德升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四十七年(1619年)升为车驾司员外郎,次年(1620年)再升为武选司郎中,期间忤逆客氏,曾三次上疏明熹宗内操,又弹劾魏忠贤为何得配祀,用心处理三案,遭崔呈秀及魏忠贤怨恨。天启元年(1621年)他外任河南右参政、徐淮兵备道,在当地防御白莲教起事,二年(1622年)奏绩时因为病情加剧告归,旨内有「候病痊京堂起用」的命令;四年(1624年)补官陕西参政,同年十二月因为东林党被弹劾听勘,五年(1625年)正月遭魏珰诬陷,以不谨例閒住回籍,三月就因汪文言狱事被削夺诰命逮问,追索赃银五千两,谪戍边境含冤而死。魏珰败亡,刑科都给事中薛国观于崇祯元年(1628年)为他请恤,得旨免去赃银、恢复诰命,按例追赠大理寺卿,至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后裔施维焕请求,知县张景苍让他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维基
张翀(1580年—1629年),字见可,号息六,又号闲闲居士,直隶真定府宁晋县人。先世太原祁人,徙宁晋,六传至张翀父张主民,赠翰林院编修;母郭氏,封太孺人。兄弟六人,张翀居第三。以易经中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顺天乡试亚魁,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成二甲进士,选读中秘书,天启元年(1621年)改授翰林院编修,予敕命,又直起居注,编纂六曹章奏,二年四月充神宗、光宗实录纂修官,充经筵展书官。三年六月奉使册封潞府宝丰王朱常𰛭。五年充会试同考官,十一月管理诰敕撰文,预修《三朝要典》。六年丁内忧归,崇祯二年(1629年)卒,年仅五十,祀乡贤。
人物简介
维基
虞大复(1581年—?),字元见,号来初,南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应天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会试第五名,三甲一百四十二名进士,户部观政,三十六年二月授福建海澄知县,本年调崇安知县,四十三年补清丰知县,四十四年考察,四十六年补顺天府照磨,四十七年升本府通判,天启二年升户部河南司主事,三年拾遗,降长芦运判,四年升南户部主事,五年管淮安钞关,六年升礼部祠祭司主事,升郎中,七年升浙江佥事,升江西参议,崇祯二年拾遗,闲住。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允中(16世纪—17世纪),字百含,号见陶,山东兖州府曹州人。吴允中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的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成进士,获授永城县知县,未任,丁继母忧归。起补商丘县知县,河决后疏通河道,并修筑堤坝、赈济人民。未满任,因父丧去职。再起授杞县知县,清除冗员,改革小滩兑军为官运,军民都感激他;之后他升任监察御史,屡次上陈封事不避权要,四十年(1612年)十月负责巡按宣大兼视学政,在当地检验武备、查清军饷、节省开支,边疆政事为之一新;检阅士兵大公无私,又视察地利引入桑乾河水,开辟怀来土地数十万亩。代王朱鼐钧废长子朱鼎莎、立幼子朱鼎渭,朝廷为此事而纷乱,吴允中辩清是非,令代藩安宁;四十三年巡按江西,四十七年巡按湖广,不久他巡视南城兼管厂库,免除慈圣宫冗费以万计,竣工后获特赐银币,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因病上疏致政回乡。白莲教民起事,他严管城守,捐出粮饷派兵平乱,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任陕西按察司副使,三年(1623年)三月升南京光禄寺少卿,不久去世,入祀乡贤祠。他在商丘时著有《易知录》、《钱粮考》,晋御史台后有疏《草宪秦中》、《条约宗禄议》等作品流传。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国绅(1582年—1643年),字书卿,号见立,陕西巩昌府安定县人。癸卯陕西乡试第七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会试一百九十九名,第二甲第五十二名进士。户部观政,三十九年授户部贵州司主事,四十年差榷九江钞关,丁忧,服阕,四十四年复徐云南司主事,管西三仓,四十五年丁内艰。天启初官至吏部郎中,五年(1625年)三月升四川布政使司右参政、清军屯田,六月被御史潘士闻以门户弹劾,被削籍。崇祯初复官,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设置上相、左辅、右弼、六政府侍郎、郎中、从事等官员,由张国绅担任上相,献文翔凤妻子邓氏以媚自成,被李自成厌恶杀害,将邓氏归还其家。
人物简介
维基
江朝宾,字如见,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军籍。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福建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都察院观政,三十三年授合肥县知县,三十七年除丰城知县,四十一年升南工部主事,芜湖抽分,四十四年升郎中。泰昌元年补太仓州同知,天启元年升扬州府同知,三年升户部山东司员外,七年补霸州知州。
人物简介
维基
詹士龙,字云从,号见五、见吾,江西广信府永丰县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联捷进士。历任淮安府知府、福建分巡兴泉道副使,不畏强御,断还当朝宰相侵占田地,被其衔之,命招抚海寇郑芝龙,闻者皆有难色,卒奏绩,万历四十五年升任漳南道参政。天启二年二月,由福建参政升为广东按察使,分守岭东道。升山西右布政、陕西左布政。时逆珰魏忠贤祠祀遍天下,士龙独不为建,几不免。会阉败,晋南光禄卿,授应天府尹,寻谢政归。
人物简介
维基
章光岳,字见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乡试举人,登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中书舍人,改吏部,出为山东参政,历太常卿、通政使至刑部左侍郎。崇祯元年八月,起补章光岳太常寺少卿添注提督四夷馆。
人物简介
维基
孙际可(1585年—1628年),字仲儒,又字景行,别号见行,浙江宁波府奉化县民籍。庚寅年(官年)二月初一日生,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乡试五十四名,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廷试三甲二百七十三名。吏部观政。授工部虞衡司主事,调礼部主客司主事,历员外郎、祠祭司郎中。崇祯元年分校礼部会试,三月,升为江西提学右参政,未至任,卒于道。
人物简介
维基
许大成(1585年—1613年),字斋文,号见海,广东广州府顺德县籍番禺县人。己酉广东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二百四十一名,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二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行人司行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六四
何南凤(一五八七—一六五一),字道见。兴宁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举人。性最颖异,十五食饩,即落发逃禅,父心吾明经苦留之,乃还俗,领举人。会试燕京,遇黄山普门禅师,谈论相契,遂决意出家。游齐鲁吴越山水,访朱蓼水相国于聊城,访支宁瑕、周开鸿、任采石诸子于嘉善,禅盟诗社,遍相印證,远近皈依者甚众,号牧原和尚。尝居平远文殊、龙川石岭、罗浮祥云、萧岩同峰,及闽之汀杭诸刹,晚栖豫章普济,其徒迎归兴宁。明桂王永历五年正月,忽作偈别大众,复还普济,六月六日,沐浴更衣,端坐而逝,年六十四。有《讱堂馀稿》。所著诗文语录,散行于世,康熙间,所刻诸稿多佚,邹慕山、明经涛,刊其诗文一卷,曰《讱堂馀稿》。近人罗香林《兴宁二十五家诗选》有传。事又见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三。何南凤诗,以罗香林辑《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之《讱堂诗选》为底本。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胤丛,号见心,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河南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初授南太常寺博士,四十六年考选,四十八年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天启二年(1622年)养病,三年升湖广右参议,养病。五年补吏科给事中,本年升工科右给事,会修皇极殿成,升礼科左给事,六年升大理寺右寺丞,寻升本寺少卿。以上疏弹劾魏忠贤,被削籍为民。崇祯即位,起复原官,后降清朝,补官为大理寺左少卿,致仕归,崇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重卿,号遁溪、观雪、惺斋、雪翁、素庵、见雪。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读彻,字苍雪,呈贡人,本姓赵。长洲中峰僧。有《南来堂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苍雪,呈贡人。居苏州楞伽中峰有南来堂槁人物简介
苍雪(一五八九—一六五七),名读彻,初字见晓,后更名苍雪,号南来。云南呈贡人,童年随父祝发于昆明妙湛寺,曾主持虞山中峰寺,与钱谦益、吴伟业等交往。有《南来草堂诗集》。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姓赵氏,云南呈贡人。生性敏捷,慧悟天成。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彻独晏然。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珍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俨然未散灵山会,想望荆溪入五台。”“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交光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茅团在雪中。”《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逢申(16世纪—1644年),原名李见素,字延之,一字行初,号若鹤,宣德元年丙午举人、长史李伯玙五世孙,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授浙江慈溪县知县,失阉党意,降为县丞。丁母忧,服阕补上林苑监丞,迁工部主事,甫三月封事九上,劾兵部尚书梁廷栋误国不报。会军兴,验试火器,廷栋中以危法,论戍澉浦。长子李雯走京师讼冤,章上报罢。雯九岁弟又伏阙上书,事得白,召为刑部山东司主事,转工部都水司郎中,五上疏论时政。时流寇已据秦晋,逢申疏请出空名告身与廷臣,分募三辅豪杰卫京师,不从。甲申三月,贼陷京师,被执不屈,身受五毒,自经死。子李雯时从父在京城邸舍,已不食四五日,闻父难,絮血行乞,仅得棺,朝夕哭奠,又饿且病,气息奄然,守父骨不复动。清军入北京城,内院诸大学士怜雯孝,又奇其才,荐授内翰林、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丙戌得请干朝以父丧归葬,事竣,还朝卒。雯以文章名世,即海内所称「云间李舒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