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还观
远鉴
观色
觇国
乐观
视荫
烛微
看中
审谛
占人
画院
观采
目玩
候望
易视
《漢語大詞典》:还观(還觀)
仔细观察。左传·文公十八年:“ 行父 还观 莒僕 ,莫可则也。” 杨伯峻 注:“ 杜 注云:‘还,犹周旋也。’则还观为徧观、细审之意。”
《漢語大詞典》:远鉴(遠鑒)
(1).长远考虑。宋书·王弘传:“至於当否,尊自当裁以远鉴。”
(2).谓从高远之处观察。 郑观应 《南游日记·六月十四日》:“空心铁桅,高七、八丈,以为升旗之用,桅内有铁梯,梯尽处环以铁网,名曰望楼……若骤以兵舶乘之,亦无能逃其远鉴,舟未抵岸,而炮已碎其舟矣。”
《國語辭典》:观色(觀色)  拼音:guān sè
观察别人的脸色。《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分類:观察脸色
《漢語大詞典》:觇国(覘國)
(1).观察国情。礼记·檀弓下:“ 孔子 闻之曰:‘善哉!覘国乎?’” 康有为 《官制原理篇》:“古者只有聘问,只有主客之司,而今则竞争更炽,小则通商争利,大则覘国思啟,更为重大之司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一》:“覘国非难。入其境,搜其市,无一幅自製之精密地形图,非文明国。”
(2).谓窥伺帝位。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当是时,上密报 鲁公 ,则已有覘国之意矣。”
《國語辭典》:乐观(樂觀)  拼音:lè guān
对人生或一切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相对于悲观而言。如:「他天性乐观开朗,善与人结交为友。」
《漢語大詞典》:视荫(視蔭)
观察日影。意谓光阴易逝。左传·昭公元年:“ 赵孟 视荫,曰:‘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 孔颖达 疏:“荫,日景也。 赵孟 意衰,以日景自喻。” 宋 叶适 《申省乞致任状》:“倦惫屡月,瘦悴羸残,视荫将息,固无久存之理。”
《漢語大詞典》:烛微(燭微)
谓观察入微。 宋 洪适 《辞免除右仆射兼枢密使第三表》:“臣器非任重,识不烛微。” 宋 陆游 《德勋庙碑》:“沉机独智,烛微察远。”
分類:观察入微
《國語辭典》:看中  拼音:kàn zhòng
中意。因满意而选定。如:「她看中这件别致的上衣,马上要店员包装起来。」、「这家公司一年前就看中他,希望他能跳槽过来。」
《漢語大詞典》:审谛(審諦)
亦作“ 审諟 ”。
(1).慎密。尚书大传卷五:“帝者任德设刑,以则象之,言其能行天道,举错审諦也。”
(2).详备,周备。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五帝禪於亭亭之山,亭亭者,制度审諟,道德著明也。”
(3).精当;确当。 宋 陆游 《南唐书·徐锴传》:“少精小学,故所讎书尤审諦。”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用字审諦,则文章精确,於属文有益。”
(4).仔细考察或观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寝庙游衣冠:“ 陆机 作文以讥切之,但知搜剔其过,不復审諦其自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諦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蔡元培 《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就教育家之眼光审諦小説,固必取隐恶扬善之意。”
《國語辭典》:占人  拼音:zhān rén
1.观察人。汉。扬雄《法言。五百》:「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汉。王充《论衡。佚文》:「夫候国占人,同一实也。」
2.职官名。掌占卜的工作。《周礼。春官。占人》:「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故,以视吉凶。」
《國語辭典》:画院(畫院)  拼音:huà yuàn
1.朝廷所设的翰林图画院,招揽名画家,给以俸禄。五代时西蜀、南唐均有设,宋徽宗时最著称,以画法工细为特点,称为「画院派」。明代亦曾设置。
2.近代以观摩、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机构。如:「广东画院」、「福州画院」。
《國語辭典》:观采(觀採)  拼音:guān cǎi
观览及采取。如:「他的文辞流畅优美,颇值观采。」《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属文著辞,有可观采。」
《漢語大詞典》:目玩
观察研习。《文选·张衡〈东京赋〉》:“是以西匠营宫,目翫 阿房 ,规摹踰溢,不度不臧。” 薛综 注:“目,视也;翫,习也。”
分類:观察研习
《漢語大詞典》:候望
(1).伺望;侦察。墨子·备穴:“城内为高楼,以谨候望敌人。”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主将每遣小校将数队四出,游奕候望。”
(2).指用以候望的军中哨所。新唐书·元结传:“ 岭南 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餘屯,一有不靖, 湖南 且乱。”
(3).观望。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颇著威名, 沈攸之 事起,候望形势,事平,朝廷遣 王玄邈 代之。”
(4).占候观察(星象时气)。 清 龚自珍 《平均篇》:“岁终,太师执律而告声;月终,太史候望而告气。”参见“ 候气 ”。
(5).等候盼望。 清 曾国藩 《大界墓表》:“吾……又好宾接文士,候望音尘,常愿通材宿儒,接迹吾门,此心乃快。”
《漢語大詞典》:候气(候氣)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律管候气:“ 北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世号知音,能以管候气。”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漢語大詞典》:易视(易視)
(1).改变看事物的角度。谓从不同方面观察。韩非子·八经:“参言以知其诚,易视以改其泽。” 陈奇猷 集解引 王先慎 曰:“易地而观,以考验其择守。”
(2).改变看法。汉书·鲍宣传:“復徵 何武 、 师丹 、 彭宣 、 傅喜 ,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以兴太平之端。” 颜师古 注:“易,改也。”
轻视。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虽在童稚,人不敢易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巡抚 元展成 易视 苗 疆,遽于十年设营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