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37,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条例
年期
徭役
夏税
制行
退休
常数
旧规
清规
旧文
成礼
序进
礼制
过重
恩例
《國語辭典》:条例(條例)  拼音:tiáo lì
分条订立的规则。《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真人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此案已结,细查条例。」
《漢語大詞典》:年期
(1).年纪的期限,寿限。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飘迅而不再。”
(2).规定的年限。 明 李东阳 《明故翰林院编修谢公墓志铭》:“近制非满十载者不得告,居常鬱鬱,至夜不能寐。今以年期且及,方具疏,未上,而 文林公 之讣至矣。”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漢語大詞典》:夏税
(1).田赋名称。 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
(2). 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 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 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漢語大詞典》:制行
(1).规定道德和行为准则。礼记·表记:“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 孔颖达 疏:“圣人之制法立行不造制以己之所能,谓不将己之所能以为法,恐凡人不能行也。” 陆德明 释文:“行,下孟反。” 宋 秦观 《陈寔论》:“古之君子初无意於制行,其制行也因时而已。”
(2).指德行。 明 宋濂 《题汤处士墓铭后》:“予观老友 陶先生 所撰《汤处士墓铭》,嘆其制行淳厚。” 清 刘大櫆 《祭左茧斋文》:“君之制行,可谓无咎。” 清 冯桂芬 《耕渔轩记》:“ 良夫 与诸公唱和,制行尤高。”
《國語辭典》:退休  拼音:tuì xiū
受雇任者因年长、服务到达应有年资、个人规划等原因,退离所任职的工作。《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本无宦情。南昌待罪数年,也不曾做得一些事业,虚糜朝廷爵禄,不如退休了好。」
《國語辭典》:常数(常數)  拼音:cháng shù
1.一定的数量。《仪礼。聘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明史。卷一三二。列传。李新》:「公、侯家人及仪从户各有常数,馀者宜归有司。」
2.一定的法则、规律。《战国策。秦策三》:「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宋。陆游〈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菑。」
3.代数式中一定不变的数,对变数而言。
《国语辞典》:旧规(旧规)  拼音:jiù guī
旧有的规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约定几年来取一度,是个旧规。」《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革陋规》:「若一切旧规,尽为裁革,固属美事,但冰蘖之需,后此者难为继也。」
分类:旧规规定
《國語辭典》:清规(清規)  拼音:qīng guī
1.禅宗寺院或道观出家众所应遵守的戒律。《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这人留在禅林里,是必要坏了清规。」《文明小史》第七回:「小道今年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一向恪守清规,不敢乱走一步。」
2.泛指供人遵循的规范。《梁书。卷十五。谢朏传》:「清规雅裁,兼擅其美。」唐。杜甫〈偶题〉诗:「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
《漢語大詞典》:旧文(舊文)
(1).指古代礼制所规定的车服器用等物的彩绘文饰。荀子·王制:“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 杨倞 注:“谓染綵、画繢之事也。”
(2).前代的典籍。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刘向〈九叹〉序:“典校经书,辩章旧文。”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伪古文尚书》虽出自 东晋 人,而采辑旧文,皆有来歷。”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然《世説》文字,间或与 裴 郭 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録》《宣验记》然,乃纂缉旧文,非由自造。”
(3).过去写的文章。如 钱锺书 著有《旧文四篇》
《國語辭典》:成礼(成禮)  拼音:chéng lǐ
1.行礼完毕。《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传》:「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2.使礼仪完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莫掇!莫掇!哥哥须晓得嫂嫂通灵,今既取去,也要成礼。」
3.成婚。《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公孙僧远传》:「兄姊未婚嫁,乃自卖为之成礼,名闻郡县。」
《漢語大詞典》:序进(序進)
(1).依次前进。仪礼·燕礼:“若君命皆致,则序进奠觶于篚。”
(2).按规定的等级次第升迁。 唐 元稹 《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咸当序进,式示加恩。”
《國語辭典》:礼制(禮制)  拼音:lǐ zhì
国家所定的礼仪制度。《荀子。王霸》:「天子之礼制,如是者也。」《汉书。卷一○。成帝纪》:「圣王明礼制,以序尊卑。」
《國語辭典》:过重(過重)  拼音:guò zhòng
超过规定的重量。如:「你的体重已过重了,实在应该开始减肥。」
《漢語大詞典》:恩例
指帝王为宣示恩德而颁布的条例、规定。 元 王恽 《贺正口号》:“岁岁大酺恩例溥,自慙虚薄仰皇扃。”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 雍正 时有詔,廪贡得与銓选。君又以恩例授县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