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微的
指婴儿双目稍具视力。《韩诗外传》卷一:“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后能见,七月而生齿而后能食,朞年髑就而后能行,三年脑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
《国语辞典》:打试(打试)  拼音:dǎ shì
检验视力。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也作「打视」。
《国语辞典》:大字本  拼音:dà zì běn
1.宋时刻书,多用大字。其版框纸幅,亦皆高大,每行最多不过十七、八字。藏书家称此版本为「大字本」。
2.今泛指字体较大的版本,对视力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儿童刊物多标榜大字本。」
《國語辭典》:眼拙  拼音:yǎn zhuó
目力不强,多用于因观察力不灵敏而认不出对方时的谦词。如:「恕我眼拙,请问尊姓大名?」
《漢語大詞典》:瞈蒙(瞈矇)
视力不好,看不清。
《漢語大詞典》:眼过劳
眼的疲劳或过劳情况(如由于过度使用或视力缺陷未加纠正)
《國語辭典》:雪盲  拼音:xuě máng
病名。因阳光经雪地表面强烈的反射,长时间刺激眼晴所引起的视力障碍。病状有双眼红痛、流泪、视力模糊,严重时会导致失明。故在雪地活动,应戴有色眼镜加以预防。
《国语辞典》:两目昏花(两目昏花)  拼音:liǎng mù hūn huā
眼睛看不清楚。多形容年老体衰、视力减退或意识不明。宋。张守〈再乞罢政事劄子〉:「两胫酸楚,拜伏甚艰;两目昏花,省阅尤苦。」《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关、张二弟,其病愈深,两目昏花,厌见侍从之人。」
《国语辞典》:满眼金星(满眼金星)  拼音:mǎn yǎn jīn xīng
形容视力昏眩迷乱的样子。《红楼梦》第四七回:「只觉得一阵黑,满眼金星乱迸,身不由己,便倒下了。」
《国语辞典》:老眼昏花  拼音:lǎo yǎn hūn huā
1.因年老而视力不佳。如:「一旦发现有老眼昏花看不清的问题,就要去配副老花眼镜。」
2.形容因一时迷糊而看错。如:「我真是老眼昏花了,竟然将『冯京』看成『马凉』!」
《国语辞典》:老花眼镜(老花眼镜)  拼音:lǎo huā yǎn jìng
矫正老花视力的用具。《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在身上掏出一副老花眼镜来戴上才把禀稿打开,息容屏气的往下瞧。」也称为「花镜」。
《国语辞典》:角膜移植术(角膜移植术)  拼音:jiǎo mò yí zhí shù
一种改善视力的手术。当散光严重,或角膜上有瘢痕、混浊不清,引起视力不良时,可将混浊、不透明的部分切除,换上大小相同、透明健康的角膜,以改善视力。
《国语辞典》:好眼力  拼音:hǎo yǎn lì
视力很好,可以看得又远又清楚。也用以赞美人善于观察别人的能力。《红楼梦》第六五回:「我知道了。这人原不差,果然好眼力。」
《国语辞典》:翼手类(翼手类)  拼音:yì shǒu lèi
一种哺乳纲中的哺乳类。视力差,然听觉敏锐。前肢变为飞翔之具,与鸟类相近。
《国语辞典》:耳目聪明(耳目聪明)  拼音:ěr mù cōng míng
形容脑筋灵敏,听觉既好,视力也强。《庄子。知北游》:「思虑恂达,耳目聪明。」《战国策。秦策三》:「夫人生手足坚强,耳目聪明圣知,岂非士之所愿与?」也作「耳聪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