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目力表  拼音:mù lì biǎo
测试视力的图表。参见「视力表」条。
《國語辭典》:耳聪目明(耳聰目明)  拼音:ěr cōng mù míng
形容脑筋灵敏,听觉既好,视力也强。《镜花缘》第九回:「此时服了朱草,只觉耳聪目明。」也作「耳目聪明」。
《漢語大詞典》:不钉对(不釘對)
方言。视力差。 艾芜 《手》:“一个人上了年纪,眼睛不钉对,针落在地下,都不容易找着,哪还看得见蚂蚁子嘛!”
分類:方言视力
《漢語大詞典》:残疾人
因视力、听力、语言、肢体、器官、智力等生理、心理缺损或功能方面障碍,丧失劳动能力而影响生活、学习、工作的人。
《國語辭典》:打视(打視)  拼音:dǎ shì
检验视力。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五。馀记。打视》:「库务差遣人及投军人须远视目力,喝其指数,谓之打视,防其目疾尔。」也作「打试」。
分類:检查视力
《漢語大詞典》:青光眼
眼内的压力增高引起的严重损害视力的眼病。症状是瞳孔放大,角膜水肿,呈灰绿色,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甚至完全丧失。也叫绿内障。《花城》1981年第5期:“她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却什么也看不见。这是青光眼。”
《國語辭典》:能见度(能見度)  拼音:néng jiàn dù
正常目力能辨识目标物的最大距离。也就是目力所能辨识的清晰度。如:「今天高速公路上雾很浓,能见度很差,开车要小心。」
《国语辞典》:视力表(视力表)  拼音:shì lì biǎo
测试视力的图表。其上由小至大列印几排符号或字母,悬于墙壁。以受测者于相当距离外,能看清的符号大小来判定其视力强弱。也作「目力表」。
《国语辞典》:视差(视差)  拼音:shì chā
1.因观测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2.两眼视力的差距。
《國語辭典》:老视眼(老視眼)  拼音:lǎo shì yǎn
大陆地区指老花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