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7,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挖角
无角龙
稏角
象角
蛇角
坛角
抓角
阵角
角脑
角柱
优角
羊角灯
养角
羱角
标角
《国语辞典》:挖角  拼音:wā jué
以各种手腕使别的团体中有能力或举足轻重的人加入自己的团队或阵营。如:「面对同业高薪挖角的诱惑,他仍不为所动。」
《漢語大詞典》:无角龙(無角龍)
蜥蜴的别称。语本汉书·东方朔传:“ 武帝 置守宫盂下,令 朔 射之。朔曰:‘臣以为龙,又无角;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宋 苏轼 《题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蝎虎》诗:“蚑蚑有足蛇,脉脉无角龙。为虎君勿笑,食尽蠆尾虫。”
分類:蜥蜴
《漢語大詞典》:稏角
指旧时儿童头上扎有两条辫子或两个髻的形状。 清 陈维嵩 《贺新郎·感事》词:“醉倚江船成一笑,总输他稏角东村子。牛背上,笛声起。”
《高级汉语词典》:象角  拼音:xiàng jiǎo
为了说明所绘物体的位,将互相垂直的正投影面和水平投影面无限扩展,把空间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称之为象角
《漢語大詞典》:蛇角
即骨咄犀。名贵物品。可入药,亦可用作刀柄等。 元 史浩 《两钞摘腴》:“今所谓骨拙犀,乃蛇角也,以至毒能解毒,故曰蛊毒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蛇角:“按大明会典云:蛇角出 哈密衞 …… 洪迈 松漠纪闻云:骨咄犀,犀不甚大,纹如象牙,带黄色。作刀靶者,已为无价之宝也。” 明 杨基 《结客少年场行》:“衣以凤翎分缝织,带将蛇角徧鞓装。”参见“ 骨咄犀 ”。
《漢語大詞典》:骨咄犀
亦作“ 骨篤犀 ”。 即蛇角。可制器物,亦可供药用。 宋 洪皓 《松漠记闻补遗》:“ 契丹 重骨咄犀,犀不大……纹如象牙,带黄色,止是作刀把,已为无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故曰蛊毒犀。唐书有 古都国 ,必其地所产,今人讹为骨咄耳。”亦省作“ 骨篤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蛇角:“骨咄犀亦作骨篤。”
分類:器物药用
《韵府拾遗 觉韵》:坛角(坛角)
曹学佺斗泉寺诗:坛角当山瀑,洞门闻海潮。
《漢語大詞典》:抓角
(1).谓头巾两边扎成角儿。《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头戴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浑青抓角软头巾。”《水浒传》第七回:“ 智深 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鬢环。”
(2).指儿童头上挽的两个小发髻。儒林外史第七回:“那咱你在这里上学时还小哩,头上紥著抓角儿。”
《國語辭典》:阵角(陣角)  拼音:zhèn jiǎo
战阵中位于最前方的部分。《三国演义》第三五回:「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也作「阵脚」。
《国语辞典》:角脑(角脑)  拼音:jiǎo nǎo
能摔角的人。《明史。卷九一。兵志三》:「其不隶军籍者,所在多有。……而嵩及卢氏、灵宝、永宁并多矿兵,曰角脑,曰打手。」
《国语辞典》:角柱  拼音:jiǎo zhù
一种多面体,其上下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则是平行四边形。依其底面为何种多边形,而分别称为「三角柱」、「四角柱」、「n角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也称为「棱柱体」。
《国语辞典》:优角(优角)  拼音:yōu jiǎo
数学上指两直线于一端相遇而成方向相反的二角,角度大的称为「优角」。相对于小的劣角而言。
《漢語大詞典》:羊角灯(羊角燈)
用透明角材料做罩的灯。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饮到月上时分,两隻船上点起五六十盏羊角灯,映着月色湖光,照耀如同白日。”红楼梦第七五回:“当下园子正门俱已大开,掛着羊角灯。”
分類:透明材料
《骈字类编》:养角(养角)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
《骈字类编》:羱角
埤雅见上。
《漢語大詞典》:标角(標角)
谓崭露头角。 宋 叶适 《题椿桂堂》诗:“辞华标角人力能,科名均齐天所兴。”
分類: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