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7,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角柶
角头巾
角吻
角弦
角箫
角垣
角泽
角仗
角雉
角觜
角尊
角樽
角𧤗
静角
净角
《漢語大詞典》:角柶
古礼器。角制,状如匙。周礼·天官·玉府:“角枕、角柶。” 郑玄 注:“角柶,角匕也。” 孙诒让 正义:“説文·木部云:礼有柶。柶,匕也……《丧大记》 孔 疏云:‘柶以角为之,长六寸,两头曲屈。’”仪礼·士冠礼:“有篚实、勺觶、角柶。” 郑玄 注:“柶状如匕,以角为之者,欲滑也。”
分類:古礼礼器
《漢語大詞典》:角头巾(角頭巾)
即角巾。 唐 元稹 《三兄以白角巾寄遗发不胜冠因有感叹》诗:“病瘴年深浑秃尽,那能深置角头巾。”参见“ 角巾 ”。
《國語辭典》:角巾  拼音:jiǎo jīn
古代隐士所戴有棱角的冠巾。《晋书。卷三四。羊祜传》:「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令公角巾便服,拱立而待。」
《漢語大詞典》:角吻
头角和嘴。 明 徐渭 《天目狮子岩》诗:“胡为两龙象,角吻同苍蝇?”
《漢語大詞典》:角弦(角絃)
发角音的琴弦。列子·汤问:“及秋而扣角絃以激夹钟,温风徐迴,草木发荣。” 张湛 注:“角,木音,属春。”参见“ 五声 ”。
《國語辭典》:五声(五聲)  拼音:wǔ shēng
1.宫、商、角、徵、羽五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2.审理诉讼的五种方法。即辞、色、气、耳、目。《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3.语音学上指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
《漢語大詞典》:角箫(角簫)
用牛角制成的箫。 晋 杨羲 《紫微作》诗:“八狼擕絳旌,素虎吹角簫。”
分類:牛角
《骈字类编》:角垣
廖道南帝苑农蚕赋:是月也,日惟己丑,木宿角垣;乃驾銮辂,乃抗龙幡。
《漢語大詞典》:角泽(角澤)
春泽。角宿位于东方,东方属春,故称。宋书·符瑞志下:“嘉禾重穋,甘露流液。擢秀辰畦,扬颖角泽。”
分類:角宿东方
《漢語大詞典》:角仗
宋 时接见外国使者时的殿廷仪仗。宋史·仪卫志一:“凡正旦、冬至及五月一日大朝会,大庆、册、受贺、受朝,则设大仗;月朔视朝,则设半仗;外国使来,则设角仗。”
《漢語大詞典》:角雉
雉的一种。身体肥大,尾巴较短。雄的头部有肉质的角状突起,喉部有肉垂,故名。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漢語大詞典》:角觜
鹰鹞头顶上的毛角。说文·角部:“觜,鴟旧头上角觜也。” 段玉裁 注:“角觜,‘萑’下云,毛角是也。毛角,头上毛有似角者也。”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通义》:“説文曰:‘觜,鴟旧头上角觜也。’头上角觜即毛角。鸟之毛角当以象角而得名。”
《骈字类编》:角尊
唐 白居易 对琴酒 角尊白螺盏,玉轸黄金徽。
《漢語大詞典》:角樽
角制的酒器。 唐 白居易 《对琴酒》:“角樽白螺醆,玉軫黄金徽;未及弹与酌,相对已依依。”
分類:酒器
《骈字类编》:角𧤗
端同。史记司马相如传:兽则麒麟、角𧤗,騊駼,橐驼,蛩蛩,驒驒,駃騠,驴骡。 宋书符瑞志:角𧤗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又诗:麟之角。疏:麟一角,角𧤗,有肉。洞冥记:元封三年,大秦国贡花蹄牛,其色駮,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𧤗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常使辇铜石以起望仙宫,迹在石上,皆如花形。
《骈字类编》:静角(静角)
周贺 早秋过郭涯书堂诗 过云收海雨,静角掩山城。
《國語辭典》:净角(淨角)  拼音:jìng jué
在戏曲中,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角色。也称为「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