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艳韵》:角艳(角艳)
高道素《上元赋》:东西角艳,南北斗英。
《漢語大詞典》:角隅
角落。 沙汀 《祖父的故事·苦难》:“屋子里却更显得昏暗,好像每个角隅都蹲得有鬼影一样。” 徐迟 《在湍流的涡漩中》:“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肃杀的意思。蟋蟀在一个什么角隅悲伤地啼哭。”
分類:角落
《高级汉语词典》:角砧 拼音:jiǎo zhēn
有角的铁砧;特别指制桶工人敲弯铁钉或铆钉时用的铁砧
《骈字类编》:角瑱
《礼记·檀弓》:练,练衣黄里,縓缘,葛要绖丝,屦无絇,角瑱,鹿裘,衡长袪。袪,裼之可也。瑱,充耳也。吉时以玉,人君有瑱。
《漢語大詞典》:角子门(角子門)
指角门。《水浒传》第五六回:“次日,﹝ 时迁 ﹞踅进城来,寻问金鎗班教师 徐寧 家。有人指点道:‘入得班门里,靠东第五家黑角子门便是。’”《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杨温 随员外入来后地,推开一个角子门,入去看,一段空地。”
《骈字类编》:角䈥
《宋史·兵志》:时军器监制器不一,材用滋耗。于是诏不以常制选官驰往州县,根括牛皮角䈥,能令数羡,次第加奖。
《骈字类编》:角䚩
《淮南子》:夫玉璞不厌厚,角䚩不厌薄,漆不厌黑。
《漢語大詞典》:角袜(角襪)
亦作“ 角韈 ”。 古代袜名。形制前后两两相承,中间以带系之,犹如后之膝裤。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袜》:“ 三代 及 周 著角袜,以带繫於踝。至 魏文帝 吴妃 ,乃改样以罗为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韈》:“《实録》曰:自 三代 以来有之,谓之角韈,前后两相承,中心繫之以带。洎 魏文帝 吴妃 乃始裁缝为之,即今样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韈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谓袜即膝裤。然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製各别。按《炙轂子》曰: 三代 谓之角袜,前后两隻相成,中心繫带,则古时袜之制,正与今膝裤同。”
《漢語大詞典》:角袜
见“ 角袜 ”。
《高级汉语词典》:角铁 拼音:jiǎo tiě
用于将表面互成角度的两个零件连在一起的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