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7,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角艳
角洋
角隅
角跃
角砧
角瑱
角质
角锥
角子门
角䈥
角䚩
角物
角袜
角袜
角铁
《韵府拾遗 艳韵》:角艳(角艳)
高道素《上元赋》:东西角艳,南北斗英。
《漢語大詞典》:角洋
旧时通用的以角为单位的小银币。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赢了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迭。”
分類:通用银币
《漢語大詞典》:角隅
角落。 沙汀 《祖父的故事·苦难》:“屋子里却更显得昏暗,好像每个角隅都蹲得有鬼影一样。” 徐迟 《在湍流的涡漩中》:“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肃杀的意思。蟋蟀在一个什么角隅悲伤地啼哭。”
分類:角落
《漢語大詞典》:角跃(角躍)
争相踊跃。 汉 蔡邕 《黄钺铭》:“治兵示威,戎士角跃,旌旗曜日,金鼓霆奋。”
分類:踊跃
《高级汉语词典》:角砧  拼音:jiǎo zhēn
有角的铁砧;特别指制桶工人敲弯铁钉或铆钉时用的铁砧
《骈字类编》:角瑱
礼记·檀弓》:练,练衣黄里,縓缘,葛要绖丝,屦无絇,角瑱,鹿裘,衡长袪。袪,裼之可也。瑱,充耳也。吉时以玉,人君有瑱。
《漢語大詞典》:角质(角質)
某些动植物体表皮的一层组织,质地坚韧,由壳质、石灰质等构成,具有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蠼螋》:“尾端有角质之附属器,作鋏子状,迫之,则泄毒液以自保护。”
《国语辞典》:角锥(角锥)  拼音:jiǎo zhuī
一种多面体。由一个多边形为底,和若干个同一顶点的三角形所构成。依其底面为何种多边形,而分别称为「三角锥」、「四角锥」、「n角锥」。体积等于三分之一底面积乘高。也称为「棱锥」。
《漢語大詞典》:角子门(角子門)
指角门。《水浒传》第五六回:“次日,﹝ 时迁 ﹞踅进城来,寻问金鎗班教师 徐寧 家。有人指点道:‘入得班门里,靠东第五家黑角子门便是。’”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杨温 随员外入来后地,推开一个角子门,入去看,一段空地。”
《骈字类编》:角䈥
宋史·兵志》:时军器监制器不一,材用滋耗。于是诏不以常制选官驰往州县,根括牛皮角䈥,能令数羡,次第加奖。
《骈字类编》:角䚩
《淮南子》:夫玉璞不厌厚,角䚩不厌薄,漆不厌黑。
《漢語大詞典》:角物
泛指有角的动物。周礼·地官·角人“角人掌以时徵齿角” 唐 贾公彦 疏:“角人止应徵角物,兼言齿骨者,以其齿骨并是角类,以细小之事,因类兼掌之。”
分類:动物
《漢語大詞典》:角袜(角襪)
亦作“ 角韈 ”。 古代袜名。形制前后两两相承,中间以带系之,犹如后之膝裤。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袜》:“ 三代 及 周 著角袜,以带繫於踝。至 魏文帝 吴妃 ,乃改样以罗为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韈:“《实録》曰:自 三代 以来有之,谓之角韈,前后两相承,中心繫之以带。洎 魏文帝 吴妃 乃始裁缝为之,即今样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韈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谓袜即膝裤。然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製各别。按《炙轂子》曰: 三代 谓之角袜,前后两隻相成,中心繫带,则古时袜之制,正与今膝裤同。”
《漢語大詞典》:角袜
见“ 角袜 ”。
《高级汉语词典》:角铁  拼音:jiǎo tiě
用于将表面互成角度的两个零件连在一起的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