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0,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石公弼(字 国佐 公辅 )
徐处仁(字 择之 )
李永言
刘唐老(字 寿臣 )
慕容彦逢(字 淑遇、叔遇 文友 )
张庭坚(字 才叔 节悯 )
黄辅国(字 应图 )
张昌(字 师言 )
杨嘉言(字 令绪 )
许景衡(字 少伊 世称 横塘先生 忠简 )
王嘉言
万俟咏(字 雅言 号 词隐 别称 一代词人 )
陈嘉言
刘焘(字 无言 )
其它辞典(续上)
释若讷(号 慧光法师 字 希言 )石公弼(字 国佐 公辅 )
徐处仁(字 择之 )
李永言
刘唐老(字 寿臣 )
慕容彦逢(字 淑遇、叔遇 文友 )
张庭坚(字 才叔 节悯 )
黄辅国(字 应图 )
张昌(字 师言 )
杨嘉言(字 令绪 )
许景衡(字 少伊 世称 横塘先生 忠简 )
王嘉言
万俟咏(字 雅言 号 词隐 别称 一代词人 )
陈嘉言
刘焘(字 无言 )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奉旨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弘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幸上竺寺欲礼大士。讷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合拜不合拜。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讷曰。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令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修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修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讷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自是岁岁此日入内修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隆渥加异。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若讷。字希言。嘉兴孙氏子。初依竹庵。次谒證悟于赤城。命首众座下。暨悟化。遂嗣师道。道大弘。乾道三年。孝宗幸上竺。展敬大士。师接候称旨。授右街僧录。因诏。于山中建十六观堂。仍仿其制。作堂于大内。即诏师领徒五十人。于四月八日。入内观堂。修金光护国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师曰。有本者如是。上然之。进左街僧录。九年。召对选德殿。问大士历代灵迹。及法华经旨。上曰。最初得师。发明此事。遂以圆觉悟得法门。譬如著棋。胜负既分。不但并去棋子。棋盘亦须一时并去。师曰。并去者。亦不可得。上曰。宗说俱通。其师之谓。有诏令讲圆觉。至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处。师曰。心本无形。因尘有相。尘灭心灭。真心湛然。上手书其语。以赐。又问金刚之义答皆称旨。上曰。朕日读此经。今更命众。合诵三万卷。乃降劄云。平昔以来。所食禽鱼之类。伤害为多。今仗般若。为除此过。庶使群生。俱承解脱。时沂王尚幼。上召师入禁中。为王说法摩顶。因以疾乞閒。上曰。且赐地筑室更数年。彼此作閒人。水边石上。共说无生。淳熙十一年。退处兴福。特授两街都僧录。时光宗在东宫。书归隐之扁。赐之。仍制赞以称其德。及上退养重华宫。召注金刚经。肩舆登殿。止宿殿庐。注成以进。上披览。益有省发。绍兴二年十月旦。谓侍人曰。吾宗通法华。宜以此终。乃集众修法华忏。取道具进两宫。端坐而化。寿八十二。塔于正寝。赐宗教广慈法师普炤之塔。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宏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临幸,欲礼大士,讷出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礼得拜否?”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讷言:“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今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脩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脩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讷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自是每岁此日入内脩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有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61—约1115 【介绍】: 宋越州新昌人,字国佐,原名公辅。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历任州县官,善治狱。召为宗正寺主簿,请徽宗纳谏。徽宗大观二年拜御史中丞,连上章劾蔡京,建议省冗官。进兵部尚书兼侍读,谏花石纲,请与民休息。出知扬、襄州。蔡京再相,罗织其罪,责为秀州团练副使,台州安置,逾年,遇赦归。全宋诗
石公弼,初名公辅,字国佐,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明万历《新昌志》卷一○)。徽宗大观中累官御史中丞,劾蔡京,京罢,除兵部尚书兼侍读。出知扬州,移襄州。京再辅政,罗致其罪,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责授秀州团练副使台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一)。未几,以皇太子赦提举崇道观,卒,年五十五。《东都事略》卷一○五、《宋史》卷三四八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三○三七
石公弼,初名公辅,字国佐,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人。元祐六年登进士第,调卫州司法参军。知广德县,召为宗正寺主簿,擢殿中侍御史,改左司谏,迁侍御史。大观二年拜御史中丞,劾蔡京罪恶,章数十上,遂罢京。进兵部尚书兼侍读。四年,出知扬州,徙襄州。蔡京再相,责秀州团练副使,台州安置。后遇赦归,卒年五十五。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一,《东都事略》卷一○五,《嘉泰会稽志》卷一五,《宋史》卷三四八有传。宋登科记考
字国佐。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初名公辅,累迁述古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2—1127 【介绍】: 宋应天府谷熟人,字择之。神宗元丰间进士。授永州东安县令。徽宗时历任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与童贯议不合,落职知蕲州。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复为童贯所挤夺职。宣和中除侍读。曾上《备边御戎》十策,累官观文殿大学士。钦宗立,金兵犯京师,储粮列备以抗金。累拜太宰兼门下侍郎,旋罢。高宗建炎初起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任所。全宋文·卷二八七一
徐处仁(一○六二——一一二七),字择之,应天府谷熟(今河南商丘东南)人。登元丰八年进士甲科,为东安县令。历宗正寺丞、监察御史、右正言、给事中。大观初迁尚书右丞,忤童贯落职。宣和中拜侍读,旋出知扬州。起尹应天、大名二府,特升观文殿大学士。靖康元年拜相,不半年罢为中太一宫使,退居乡里。次年卒,年六十六。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一,《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七七
李永言,绍圣间人。又据《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一、六六之二一,李永言于元祐间为供奉官。是否为一人,俟考。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17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淑遇,一作叔遇。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复中绍圣二年弘词科。累迁太学博士。徽宗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三迁至左司谏,又擢中书舍人、尚书兵部侍郎,颇受知徽宗。为蔡京排挤,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召还,官至刑部尚书。性嗜学,博通经史诸子,词章雅丽简古,挥笔立就,一时典册,多出其手。卒谥文友。有《摛文堂集》。全宋诗
慕容彦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宋刘兴祖《摛文堂集序》),宜兴(今属江苏)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调池州铜陵簿,知鄂州崇阳。绍圣二年(一○九五)中宏词科(《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四),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太学博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除秘书省校书郎,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大观元年(一一○七),权翰林学士,除尚书兵部侍郎,改吏部,进兼侍读,出知汝州。四年,加集贤殿修撰(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二五)。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召兼侍讲并议礼局,预修《政和五礼新仪》。六年,除给事中(同上书职官七之二五)。七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年五十一。宣和二年(一一二○)谥文友。有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及内外制、奏议等,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成《摛文堂集》十五卷。事见宋蒋瑎撰《慕容彦逢墓志铭》(《摛文堂集附录》)。 慕容彦逢诗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摛文堂集》为底本,参校清光绪二十三年武进盛氏刊文澜阁《四库全书》本(简称盛本)等。另据《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九二二
慕容彦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登元祐三年进士第,调池州铜陵主簿。绍圣初,复中宏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州学教授。元符元年,擢国子监主簿,迁太学博士。崇宁初,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监察御史、左正言、左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大观元年,权翰林学士,除尚书兵部、吏部侍郎。尝忤执政,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复以吏部侍郎召,兼侍讲并议礼局。二年冬,擢刑部尚书。政和七年五月,因疾去官,以通奉大夫、刑部尚书致仕。是月卒,年五十一,谥文友。彦逢受知徽宗,列禁近者十馀年,一时典册,多出其手。所著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五卷、讲解五卷,今存《摛文堂集》十五卷。见《摛文堂集》附录《慕容彦逢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安军人,字才叔。哲宗元祐间进士。绍圣时,通判汉州。徽宗召擢右正言。数上封事,谓不必尽复神宗旧法,以司马光、吕公著为贤,又荐苏轼、苏辙可用。出通判陈州。在蜀与蔡京相善,及京还朝,欲引为己用,不肯往,京大恨,后列诸党籍。编管虢州,徙鼎、象州。久之复旧官。卒年五十七。追谥节悯。全宋诗
张庭坚,字才叔,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清光绪《广安州新志》卷二三),调成都观察推官。绍圣中通判汉州。四年(一○九七),入为枢密院编修文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二),坐折简别邹浩免。徽宗即位,除著作佐郎,擢右正言。出通判陈州。崇宁二年(一一○三),以忤蔡京入党籍,除名勒停编管鼎州,八年,移象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七、八)。久之,复故官。卒年五十七。谥节悯(清咸丰《广安州志》卷四)。《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全宋文·卷二八六五
张庭坚,字才叔,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人。元祐六年进士高第,调成都观察推官,为太学《春秋》博士。绍圣时通判汉州,四年入为枢密院编修文字。徽宗召对,除著作佐郎,擢右正言。言论深切,颇忤旨,出判陈州。蔡京欲引为己用,不肯往,京大恨,遂列诸党籍,编管虢州,再徙鼎州、象州。久之,复故官。卒,年五十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二,《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应图。黄辙子。神宗元丰间进士。历官右正言、右司谏,尝论惠民之政及学校之法。擢起居舍人,命阅元祐臣僚章疏,欲籍为奸党,辅国不奉诏,出知袁州。徽宗大观初,历知福、泉二州。召为给事中,未赴卒。全宋文·卷二七○七
黄辅国,字应图,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登元丰八年进士。历青州司理、饶州浮梁主簿、南海令,知高邮军,擢右司谏、起居舍人,出知袁州。大观初知福州,改泉州。卒年四十七。见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三
张昌(一○七二——?),字师言,绍兴十二年以右承议郎知真州,十五年以右朝散郎知楚州。后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十八年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兼权提点刑狱。二十年,以不能举察致贼啸聚免官。后以右朝散大夫知台州。绍兴二十三年,时已八十九,请主管台州崇道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五、一五三、一五八、一六一、一六五。又,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谓张昌靖康初为上元宰时,替乞祠归建康之秦桧建凉棚,至桧入相,昌年逾七十,于是就官簿中减去十岁,擢知楚州,疑即其人。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六二二
杨嘉言,字令绪。元祐间官朝奉郎、知涪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28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少伊,世称横塘先生。从程颐学。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宣和六年,召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请削三公权,忤时相王黼;又论童贯不可用;言和买、和籴、盐法害民;奏免江浙茶盐比较之法。旋遭斥逐。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进中书舍人,旋因言落职。高宗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为权相黄潜善等谮罢,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至京口卒。谥忠简。有《横塘集》。全宋诗
许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年纵学程颐,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进士。徽宗大观中为敕令所删定官。久之,除通判大名府,未行,改逮判福州。后奉祠馆。宣和二年(一一二○),除殿中侍史。以忤王黼去官。钦宗嗣位,以左正言召,避亲嫌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论德,旋试中书舍人。以为李光等辨白,罢与宫祠。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为黄潜善等排沮,罢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至京口,得暍疾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有《横塘集》三十卷,已佚。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横塘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事见《斐然集》卷二六《许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许景衡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横塘集》为底本,校以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所收《横塘集》(简称永嘉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
许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宣和六年,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钦宗时,迁中书舍人。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进尚书右丞。黄潜善等恶其异己,谮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二年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景衡得程颐之学,学者称横塘先生。有《横塘集》。《宋史》卷三六三有传,又见《斐然集》卷二六《许公墓志铭》等。
人物简介
简介
崇宁元年(1102)任漳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雅言。工于词,自号词隐。徽宗崇宁中充大晟府制撰。依月用律制词,故多应制之作。黄庭坚称之为一代词人。有《大声集》。
人物简介
简介
崇宁四年(1105)任漳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长兴人,字无言。未冠入太学,与陈亨伯等以八俊称。哲宗元祐三年进士。苏轼称其文章典丽。善书法,笔势遒劲,召修阁帖。历任知郓州、秘阁修撰。有《见南山集》。全宋诗
刘焘,字无言,长兴(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绍圣元年(一○九四),知郓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二)。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秘书省正字权兼著撰(《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一八)。政和八年(一一一八),权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同上书职官七七之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提举嵩山崇福宫(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五)。七年,除秘阁修纂(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三九)。有《南山集》五十卷,已佚。事见《嘉泰吴兴志》卷一七。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二七八九
刘焘,字无言,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人,谊次子。未冠入太学,与陈亨伯等有八俊之誉。元祐三年苏轼知贡举,亟称其文,中进士甲科。绍圣中知颍昌、郓州。政和末为朝请大夫、提举淮南东路刑狱。宣和初坐任情废法,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焘善书,笔势遒劲,召修阁帖,宣和七年除秘阁修撰,兼权著撰哲宗日历。著有《南山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载诗集二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一八、职官六九之五、职官七八之八、选举三三之三九,《皇宋书录》卷中,《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宋诗纪事》卷三二,《北宋经抚年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