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戴令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历官左补阙。尝作《两足狐赋》以讥杨再思,出为长社令。
李复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有《续玄怪录》。
李择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狄道人。李勉父。为汉、褒、相、岐四州刺史,安德郡公,所历皆以吏治称。张嘉贞为益州都督,接部刺史倨甚,独引择言同榻坐,时人荣之。
李行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初为泾阳县令。宣宗猎于苑北,至泾阳,遇樵夫,问县令姓名、为政何如,樵夫言行言性执,尝捕获强盗数人,军家索之,竟不与,尽杀之。帝归,帖其名于寝殿之柱。及除海州刺史,入谢,帝赐之金紫,取帖示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为刘言史之传误。《全唐诗》于其名下收《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1首,刘言史名下重出,《唐诗纪事》卷四六收此为刘言史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希言。为秦王府咨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工绘画,尤善斗鸡及鸟兽图。有《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工画山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言。苏颋弟。举贤良方正高第,补汾阴尉。历右司郎中、给事中,出为徐州刺史,有治绩。
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九
诜字廷言。雍州武功人。宰相瑰子。举贤良方正高第。补汾阴尉。迁秘书详正学士。累转给事中。出为徐州刺史。卒赠礼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举神童擢第。事母以孝闻。历迁万年簿、监察御史。时征辽东,奉使禀军饷,还奏山川道里,并陈高丽可平状,高宗大悦。又论诸将材否,众以为知言。累转吏部员外郎。李敬玄兼尚书,言忠尚气,及主选,不能下,贬邵州司马。后除建州司户参军,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越州诸暨人,字大初。隐居天台山玉霄峰,号曰华林。天台科法有遗阙者,拾补之,而不躬行。居常以琴酒自娱。能诗,每吟咏,放情自任。卒,年六十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大初,越州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中唐时道士,隐居于玉霄峰。常以琴酒自娱,每吟咏则放情自适。卒年64岁。有诗10卷,已佚。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〇、《三洞群仙录》卷六。《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真言。贞元初沙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9—827 【介绍】: 唐苏州吴人,字子言。沈既济子。治《春秋》,工书。少为杜佑所器。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举进士,复登制科。召为翰林学士,改中书舍人。性恬退无竞,时翰林缺承旨,称疾不起,乞以本官兼史职。出为湖南观察使,转江西,徙宣州。明于吏治,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决。以吏部侍郎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7—835 字子言,排行八。史称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元和姓纂》卷七谓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登进士第。宪宗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太子校书,累迁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穆宗长庆三年(823)为湖南观察使。敬宗宝历二年(826)入为尚书右丞。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出为江西观察使,转宣歙观察使,入为吏部侍郎。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杜牧《赠吏部尚书沈公行状》。工书,楷隶行草,有名于时。《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续拾》补入2首。
唐诗汇评
沈传师(777-835),字子言,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贞元十九年登进士第。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太子校书,累迁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长庆三年为湖南观察使,后召入为尚书右丞。大和二年又出任江西观察使,转宣歙观察使,入为吏部侍郎。卒。工书,隶楷行草,有名于时。《全唐诗》存诗五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传师字子言。礼部员外郎既济子。贞元十年进士。登制科乙第。宝历中累官尚书右丞。历江南西道观察使。转宣歙池观察使。入为吏部侍郎。太和元年卒。年五十九。赠尚书。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传师)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权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见《登科记考》卷一四。《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昌言。贞元十六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2 【介绍】: 唐邯郸人,一说赵州人。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孟郊友善。初客镇冀,王武俊奏为枣强令,辞疾不受,人因称为刘枣强。后客汉南,李夷简署为司空掾,寻卒。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2 洛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尚气节,不举进士。因事谪岭南春州。德宗贞元中至冀州依成德镇节度使王武俊。武俊爱其词艺,表为枣强令,辞疾不就,世重之,称之为刘枣强。宪宗元和六年(811)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李夷简司功掾,卒。刘言史与孟郊友善。诗风接近李贺。生平详见皮日休《刘枣强碑》、《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五。皮日休称:“其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得比。”“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追踪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刘枣强碑》)《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刘言史(?-812),赵(今河北邯郸)人。建中中,镇冀节度使王武俊辟为幕宾,奏请官,诏授枣强令,辞疾不就,世称刘枣强。贞元中,游泽游、荆南、虔州、潇湘。元和初居洛中,六年,山南节度使李夷简辟为参军,日与谈燕,歌诗唱答。岁馀,奏请升轶,诏下之日,不恙而卒。言史善诗,与孟郊、穆赞交往唱和。有《刘言史歌诗》六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皮日休《刘枣强碑》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吾唐来有是业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百岁有是业者,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追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有与李贺同时,有刘枣强焉。先生姓刘氏,名言史,不详其乡里。所有歌诗千首,其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得比。
沧浪诗话
大历以后,我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
唐才子传
(言史)少尚气节,不举进士。工诗,美丽恢瞻,世少其伦。
唐音癸签
刘言史歌诗美丽恢瞻,世以比之李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 【介绍】: 唐苏州人,郡望陇西,字复言。德宗贞元中进士。顺宗永贞中,王叔文荐为度支盐铁巡官。宪宗元和二年,以交游猥杂,自左拾遗贬澄城令,转彭城令。历仓部、度支郎中。出为泗州刺史,未赴,改寿州。又历苏、汝二州刺史。文宗大和三年,自大理卿迁京兆尹。出为桂管观察使,迁岭南节度使。能诗,在苏州任与元稹、白居易多有酬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33 字复言,排行六,郡望陇西(今甘肃临洮),苏州(今属江苏)人。德宗贞元年间登进士第。二十一年(805)王叔文荐为度支盐铁巡官。宪宗元和二年(807),“以交游猥杂”,由左拾遗贬澄城县令,转彭城县令。历仓部、度支郎中及寿、苏、汝等州刺史。文宗大和三年(829)由大理卿迁京兆尹。次年出为桂管观察使,转岭南节度使,卒。生平事迹散见柳宗元《为王户部荐李谅表》、白居易《李谅授寿州刺史制》、《册府元龟》卷四八一等。世传《续玄怪录》4卷,署为李复言撰,或说即李谅所著。《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各存其诗1首。
全唐诗补逸
李谅字复言,长庆间牧苏州,大和中移守桂州,终京兆尹。补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