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誊录(謄錄)  拼音:téng lù
誊写抄录。如:「誊录文稿」。
《國語辭典》:誊录所(謄錄所)  拼音:téng lù suǒ
古时考试,为避免阅卷者认出应试者的笔迹,而将试卷重新誊写的机构。《六部成语注解。礼部》:「誊录所:由受卷所送交誊录所,以朱笔誊录一本呈于主试,而不呈原卷,恐笔迹中有弊故也。」
《漢語大詞典》:誊录官(謄録官)
誊录院负责誊录考生试卷事务的官员,在进士举人和五种贡生中选派,由皇帝任命。清史稿·选举志三:“ 乾隆 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録、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迴避矣。”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三节:“每日派誊三卷,誊録书手不准携带墨笔,如有顶冒入场,代人改窜文艺者,查出治罪,以誊録官管理之。”
《漢語大詞典》:誊录生(謄録生)
誊录所属下的誊录人员。 清 制,在会试下第的举人及 顺天 乡试正榜外选录能书者充任。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五节:“誊録生用硃笔,对读生用赭黄笔,……正副主考用墨笔,以主考閲看者为硃卷,故用墨不碍,所谓五色笔也。”参见“ 誊録所 ”。
《國語辭典》:誊录所(謄錄所)  拼音:téng lù suǒ
古时考试,为避免阅卷者认出应试者的笔迹,而将试卷重新誊写的机构。《六部成语注解。礼部》:「誊录所:由受卷所送交誊录所,以朱笔誊录一本呈于主试,而不呈原卷,恐笔迹中有弊故也。」
《漢語大詞典》:誊录书手(謄録書手)
科举考试考卷的誊录人员。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三节:“防考官认识士子笔跡之弊,由布政司于各府、州、县书吏内挑选考验若干名为誊録书手。”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三节:“誊録书手不准携带墨笔,如有顶冒入场,代人改窜文艺者,查出治罪。”
《漢語大詞典》:誊录院(謄録院)
宋 始置, 明 清 沿之。科举考试时负责誊录士子试卷的机构。宋史·选举志一:“﹝ 景德 ﹞八年,始置誊録院,令封印官封试卷付之,集书吏録本,监以内侍二人。”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