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誓死  拼音:shì sǐ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皆不改变。如:「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誓死不变。」
《漢語大詞典》:靴刀誓死
亦作“鞾刀誓死”。 语出旧唐书·李光弼传:“初, 光弼 将战,谓左右曰:‘战,危事,胜负繫之。 光弼 位为三公,不可死於贼手,苟事之不捷,继之以死。’及是击贼,常纳短刀於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后因以“靴刀誓死”谓战死沙场的决心。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当盾墨磨成之日,是鞾刀誓死之秋。”
分類:沙场决心
《分类字锦》:誓死不背
蜀志关羽传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分类:
《國語辭典》:誓死不二  拼音:shì sǐ bù èr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意志专一不变。如:「我与全体官兵共进退,誓死不二。」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國語辭典》:誓死不屈  拼音:shì sǐ bù qū
宁死也不屈服。用以形容很有气节。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渝
立誓至死不变。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陈力之志,誓死不渝。”
分類:立誓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