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无上菩提誓愿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證无上菩提之誓愿也。
众生无边誓愿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参见:四弘誓愿)
【佛学常见辞汇】
四弘誓愿之一。(参见:四弘誓愿)
【三藏法数】
此依苦谛境而发誓也。谓菩萨遍观六道众生等类,无量无边,皆被生死诸苦所逼,一一不虚,故发誓愿欲度脱之,令出三界。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慈氏誓愿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之略名。
慈氏菩萨誓显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慈氏说咒,慈氏立誓拔苦,因受记。
微誓耶
【佛学大辞典】
(天名)Vijaya%,又作微惹耶,毗社耶。日天之妃也。译曰无胜,誓耶为胜,微誓耶为最极无胜也。大日经疏五曰:「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众。在八马辂车中,并二妃在其左右所谓誓耶。微誓耶,译云胜无胜也。」秘藏记末曰:「微舍耶天,肉色持弓箭。」【又】五佛顶尊之第二曰誓耶。第三曰微誓耶。大日经疏五曰:「第二誓耶,译为胜顶。第三微誓耶,此用多声呼也,译为最胜顶。」
烦恼无边誓愿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誓愿断尽无边之烦恼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要约之言也。无量寿经上曰:「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
誓水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金刚水。真言行者受三昧耶戒时,为表誓约所饮之水名。大日经疏五曰:「又于别器调和香水,以郁金龙脑旃檀等种种妙香,亦以真言加持,授与令饮少许,此名金刚水。以秘密加持故,乃至地狱重障皆悉除灭。内外俱净,堪为法器也。阿阇梨言:此即名为誓水。亦顺世谛犹如盟誓之法,令于一切众圣前喢此香水自誓真心,要令不退大菩提心愿也。」大疏演奥钞十二曰:「今谓即事而真,自宗大旨也。而第六日是受戒日也,其戒体者即此誓水也。常途教浅深虽异,皆以幽邃玄理为戒体,而今作秘密加持戒香和鍐水令饮服受者。故尸罗戒体纳得心中,甚深得益难思法门也。」又名五瓶所盛之灌顶水。以是为诸佛本誓之智水故也。
誓不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杂语)弥陀如来为菩萨时立四十八愿已,更立誓,斯愿不满足我不成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正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靡所闻,誓不成正觉。」谓之三誓偈。
誓言
【佛学大辞典】
(术语)誓约之言。法华经见宝塔品曰:「今于佛前自说誓言。」
誓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持誓与戒也。释门正统三曰:「法智载严于誓戒。」
誓扶习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于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三界之生,以度众生也。以于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于三界六道而度众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三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别圆二教,以无明为受生之因,通教无无明受生之义,又于第七地既与阿罗汉共断三界之见思,故今于残馀之习气,加誓愿与慈悲之二力,以为得受生化度之自在。即以誓愿慈悲之二力,扶持见思之习气,而润三界之生业,故亦曰扶习润生。法相家初地以上七地以下菩萨留惑润生之义,与之相当。智度论二十七曰:「菩萨得无生法忍,烦恼已尽习气未除,故因习气及法性生身能自生化生。有大慈悲为化众生故,亦为满本愿故,还来世间。」唯识论九曰:「留烦恼障助愿受生。」四教仪集解下曰:「九菩萨地,见思已亡名正使尽,此约自行,故同二乘。若欲利他则须扶习,扶谓扶持,习即见思之气分也。润谓润益,生即分段之形生也。所谓扶持见思之气分而润益,故受生焉。」见七帖见闻六本。
誓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译曰胜顶,五佛顶之第二。见大日经疏五。
誓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誓愿约束。就佛菩萨之救济而言。
誓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立誓而愿事也。诸佛菩萨必有总别二种之誓愿。总誓愿者四弘誓愿是也,别誓愿者如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药师之十二愿是也。探玄记二曰:「随心求义为愿,要契至诚为誓。」止观七曰:「发愿者誓也,如许人物若不分券物则不定,施众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生如我等无异。」
【佛学常见辞汇】
立誓和发愿。诸佛菩萨都有总别的二种誓愿,如四弘誓愿是总誓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与药师佛的十二愿是别誓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