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誓
自己发誓,表示决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时夏枯旱,太守自曝中庭,而雨不降。 辅 以五官掾出祷山川,自誓曰:‘…… 辅 今敢自誓,若至日中无雨,请以身塞无状。’”南史·文学传·刘勰:“功毕,遂求出家,先燔鬚髮自誓,敕许之。”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偶:“ 王 正容,以死自誓,母乃任之。”
《國語辭典》:誓死  拼音:shì sǐ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皆不改变。如:「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誓死不变。」
《國語辭典》:信誓  拼音:xìn shì
表示诚信的盟誓。《资治通鉴。卷二八七。后汉纪二。高祖天福十二年》:「张琏先邀朝廷信誓,诏许以归乡里。」《聊斋志异。卷八。霍女》:「阿美流涕,要以信誓,乃别而归。」
分類:诚信誓言
《國語辭典》:誓墓  拼音:shì mù
晋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与骠骑将军王述齐名,而王羲之看轻此人。后王述因蒙显授,位高于羲之。一日王述检察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辞官,不再出仕。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以誓墓指辞官归隐。宋。陆游 上书乞祠诗:「誓墓那因一怀祖,人间处处是危机。」
分類:去官归隐
《國語辭典》:盟誓  拼音:méng shì
诅誓约盟。《左传。鲁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也作「明誓」。
《國語辭典》:誓言  拼音:shì yán
立定决心时的言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又与他两个赌一誓言,说:『两个同心做此事,各不相负。如有漏泄者,神明诛之!』」
《國語辭典》:誓师(誓師)  拼音:shì shī
军队出征前,召集将士予以训示告诫,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北史。卷一二。隋炀帝本纪》:「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
《國語辭典》:誓愿(誓願)  拼音:shì yuàn
1.立誓发愿,以示决心。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宏宣誓愿,大振沉黎。」
2.盟誓时所立下的心愿。《西游记》第二九回:「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喝我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漢語大詞典》:誓众(誓衆)
誓师,告戒众人。孔丛子·儒服:“君亲素服誓众于太庙:某人不道,侵犯大国,二三子尚皆用心比力。”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 郭希仁 《从戎纪略》:“ 翔初 回营誓众,即与 刘伯明 由大街整队直趋军装局,作救应。”
《漢語大詞典》:誓心
心中发誓;立定心愿。 晋 羊祜 《让开府表》:“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 唐 白居易 《缚戎人》诗:“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张浮休书:“﹝ 欧阳修 ﹞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清 洪升 《长生殿·寄情》:“那时上皇与妾并肩而立,因感牛女之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生生,永为夫妇。”
《漢語大詞典》:誓书(誓書)
(1).即盟约。 宋 叶适 《上殿札子》:“ 青城 之辱,忍復陈之,则又不过以为当如誓书而已。”宋史·高宗纪七:“藏 金国 誓书于内侍省。”参见“ 盟约 ”。
(2).即誓券。《水浒传》第五二回:“放着先朝太祖誓书,如何便下刑法问我!” 清 恽敬 《续辨微论》:“是故 廷美 以无勋之人,亦得列于誓书,此亦 赵普 所亲与也。”参见“ 誓券 ”。
分類:盟约
《國語辭典》:盟约(盟約)  拼音:méng yuē
同盟的誓约或条约。《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夫楚兵虽彊,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弑义帝也。」
《漢語大詞典》:誓券
天子颁赐功臣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文书。金史·海陵纪:“甲子,誓太祖庙,召 秉德 、 辩 、 乌带 、 忽土 、 阿里出虎 、 兴国 六人赐誓券。”元史·木华黎传:“丁丑八月,詔封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誓券、黄金印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絶。’”参见“ 铁券 ”。
《國語辭典》:誓约(誓約)  拼音:shì yuē
1.发誓立约。《三国志。卷四○。蜀书。彭羕传》:「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托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旧五代史。卷一三。梁书。王师范传》:「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
2.宣誓时订下的条款。
《韵府拾遗 霁韵》:为誓(为誓)
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许吾终不系都以子父六人为誓
《漢語大詞典》:誓戒
(1).约束训戒。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 郑玄 注:“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也。” 林尹 今注:“誓戒,约束警戒之也。祭祀大事,恐其失礼,先告之以失礼之刑而誓戒之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誓戒大臣,大祀攸举。”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听其言也厉:“居官则告諭可以当鞭朴,行师则誓戒可以当甲兵,此之谓‘听其言也厉’。”
(2).约束训戒的言辞。清史稿·礼志一:“大祀前三日,帝致斋大内,颁誓戒。辞曰:‘惟尔羣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有常刑。钦哉勿怠!’”
《漢語大詞典》:誓志
发誓立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摄摩腾:“ 腾 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 雒邑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玄冲登华山莲花峰:“既及峯三分之一,则劣容半足,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 宋 王禹偁 《授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制》:“当年誓志,一万户之侯封;絶塞立功,五十营之兵事。”
分類:发誓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