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2,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算法
算程
合计
推数
光度
公升
算术
日工
校计
计量
一总
土方
地积
统计
指屈
《國語辭典》:算法  拼音:suàn fǎ
计算的方法。《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允尤明算法,为算术三卷。」
《漢語大詞典》:算程
计算路程。 唐 杜荀鹤 《行次荥阳却寄诸弟》诗:“枕上算程关月落,帽前搜景岳云生。” 五代 李珣 《定风波》词:“愁坐算程千万里,频跂。”
分類:计算路程
《國語辭典》:合计(合計)  拼音:hé jì
1.合起来计算。《老残游记》第九回:「家父在碧霞宫上值,五日一班,合计半月在家,半月在宫。」
2.共同商议。《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分明是皮氏串通王婆,和赵监生合计毒死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而今还有一个正经的妇人,中了尼姑毒计,到底不甘,与夫同心合计,弄得尼姑死无葬身之地。」
3.计画、盘算。如:「我来合计这笔年终奖金如何有效的运用。」
《漢語大詞典》:推数(推數)
(1).推度情理。《孔丛子·记问》:“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究理,不以物疑,周其所察,圣人难诸!”汉书·徐乐传:“ 关 东五穀不登,年岁未復,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民宜有不安其处者矣。”
(2).推算运数。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 王莽 篡后, 文公 推数,知当大乱。” 李贤 注:“推历运之数也。”
(1).计算次数。 宋 苏轼 《龙虎铅汞论》:“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息极则小通之,微则復闭之,为之推数,以多为贤,以久为功。”
(2).首推;推选。 郭沫若 《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在 章太炎 之外,影响到 鲁迅 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 蔡元培 吧?”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 中国 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推数 屈原 。”
《國語辭典》:光度  拼音:guāng dù
发光体本身发光的亮度。即其电磁波放射于空中的辐射率。
《國語辭典》:公升  拼音:gōng shēng
量词。表示容量的单位。一公升等于一千毫升。也称为「升」。
《國語辭典》:算术(算術)  拼音:suàn shù
1.计数的方法。《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算术。」《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卫二刘傅传。王粲》:「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2.专用数字以讨论数的性质与关系的学科,为数学的一个分科。
《國語辭典》:日工  拼音:rì gōng
1.在白天工作。如:「他平时都做夜工,临时改日工,一时还无法适应。」
2.按工作天计算薪资的临时工人或临时工作。
《國語辭典》:校计(校計)  拼音:jiào jì
1.核算、计算。《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愿陛下校计缮修之费,永念百姓之劳。」
2.计较。《北齐书。卷三一。王昕传》:「至尊亲为人兄,尊为人主,安可与校计?」
《国语辞典》:计量(计量)  拼音:jì liáng
1.计算度量。《管子。宙合》:「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法崖。」《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
2.计策、谋略。《元朝秘史》卷一:「孛端察儿见有个雏黄鹰拿住个野鸡,他生计量拔了几根马尾做个套儿,将黄鹰拿著养了。」也作「智量」。
《國語辭典》:一总(一總)  拼音:yī zǒng
1.并合、一起。《老残游记》第七回:「将昨日未曾写完的信,详细写完封好,又将致刘仁甫的信亦写毕,一总送到上房。」《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如今可先运些书籍去卖,将来连器具图画等件一总运去。」
2.总是、老是。《儒林外史》第五回:「只是我家嫂也是个糊涂人,几个舍侄,就像生狼一般,一总也不听教训。」
《國語辭典》:土方  拼音:tǔ fāng
1.土地的方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
2.职官名。古代掌管土地测量等事宜的官。《周礼。夏官。土方氏》:「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
3.量词。计算泥土体积的单位。一立方公尺为一土方。
4.流传于民间,但不见于医药专门著作的药方。如:「这个土方满有效的,你不妨试试。」
《國語辭典》:地积(地積)  拼音:dì jī
土地的面积。通常用顷、亩、分等单位来计算。如:「这块土地的地积约一公顷。」
《國語辭典》:统计(統計)  拼音:tǒng jì
1.总括计算。《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所赚虽只毫釐,积少成多,一年统计,却也不在少数。」
2.蒐集同一范围内的事物,加以整理、计算,运用数字表示众多事实的特性,并观察其全体相关和演变情形,所作的比较、研究。
《漢語大詞典》:指屈
犹言屈指可数。 明 李东阳 《周公墓志铭》:“尤精骑射,知兵习战,近时论边将者必指屈焉。”亦谓屈指计算。 明 李贽 《读史汇·王文成》:“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 于 与 杨 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