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议论(議論)  拼音:yì lùn
1.批评讨论。《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恪恐人议论,先搜求众官将过失,轻则发遣边方,重则斩首示众。」《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许多人围著他,撑著眼睛,东一簇,西一簇的纷纷议论。」
2.见解、说法。唐。韩愈 荐樊宗师状:「于艺学多所通解,议论平正,有经据可以备顾问。」《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昨日听了他一番议论,把那住夜的念头早打退了许多。」
《國語辭典》:议论文(議論文)  拼音:yì lùn wén
文体名。旨在论證说明。参见「论说」条。
《漢語大詞典》:议论英发(議論英發)
谓崇论弘议,才华横溢。续传灯录·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遝,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宋 苏轼 《举赵德麟状》:“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体兼众器,无适不宜。” 明 黄佐 翰林记·御前讲论经文:“大学士 李贤 曰:‘ 高庙 看书,议论英发,每儒臣进讲,必有辩説。’”
分類:才华横溢
《國語辭典》:议论风生(議論風生)  拼音:yì lùn fēng shēng
形容论析事理极为生动而幽默。明。朱国桢《涌潼小品。卷二九。刘罗陶仙游》:「贵乡罗近溪健甚,前来就余潭。昨又来,皆竟日,议论风生,胜昔时。」
《漢語大詞典》:议论风发(議論風發)
见“ 议论风生 ”。
《國語辭典》:议论风生(議論風生)  拼音:yì lùn fēng shēng
形容论析事理极为生动而幽默。明。朱国桢《涌潼小品。卷二九。刘罗陶仙游》:「贵乡罗近溪健甚,前来就余潭。昨又来,皆竟日,议论风生,胜昔时。」
《漢語大詞典》:议论纷纭(議論紛紜)
见“ 议论纷错 ”。
《漢語大詞典》:议论纷错(議論紛錯)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亦作“ 议论纷紜 ”、“ 议论纷纷 ”。通志·乐府总序:“ 东汉 之末,礼乐萧条,虽 东观 石渠 议论纷紜,无补於事。”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再説 贾似道 罢相,朝中议论纷纷,谓其罪不止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穉》:“凡见 阿雏 者,男则颠倒,女则欣慕,猜疑默拟,议论纷紜。” 刘绍棠 《西苑草》:“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去谈天,群众议论纷纷。”
分類:意见议论
《國語辭典》:议论纷纷(議論紛紛)  拼音:yì lùn fēn fēn
不停的揣测、讨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们大家且不必议论纷纷,我早有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主见在此。」
分類:议论纷纷
《漢語大詞典》:议论纷错(議論紛錯)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亦作“ 议论纷紜 ”、“ 议论纷纷 ”。通志·乐府总序:“ 东汉 之末,礼乐萧条,虽 东观 石渠 议论纷紜,无补於事。”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再説 贾似道 罢相,朝中议论纷纷,谓其罪不止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穉》:“凡见 阿雏 者,男则颠倒,女则欣慕,猜疑默拟,议论纷紜。” 刘绍棠 《西苑草》:“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去谈天,群众议论纷纷。”
分類:意见议论
《漢語大詞典》:议论纷错(議論紛錯)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亦作“ 议论纷紜 ”、“ 议论纷纷 ”。通志·乐府总序:“ 东汉 之末,礼乐萧条,虽 东观 石渠 议论纷紜,无补於事。”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再説 贾似道 罢相,朝中议论纷纷,谓其罪不止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穉》:“凡见 阿雏 者,男则颠倒,女则欣慕,猜疑默拟,议论纷紜。” 刘绍棠 《西苑草》:“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去谈天,群众议论纷纷。”
分類:意见议论
《漢語大詞典》:大发议论
唠叨或漫无目的地说个不停。例如:于是国会大发议论了。
尽情尽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