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记清(記清)
(1).记忆清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我和 苇兄 在旁边看着,记清了他们身段、模样,做个暗号,过几日评他个高下。”
(2).记录清楚。《负暴闲谈》第二六回:“军机大臣一面説,达拉密章京一面用手摺记清,然后回到自己的那间屋子里去,分派拟稿。”
《國語辭典》:掌记(掌記)  拼音:zhǎng jì
1.负责记载或管理笺奏。唐。贾岛〈送张校书季霞〉诗:「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
2.元时戏剧的手抄曲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子身。第五出》:「不妨,你带得掌记来,敷演一番。」
3.职官名。唐代尚宫局中设有掌记二人,正八品。负责宫内入出,录为抄目。
《國語辭典》:日志(日誌)  拼音:rì zhì
日记。如:「填写教室日志是学艺股长的主要工作。」
《國語辭典》:在案  拼音:zài àn
一种公文中的通常用语。某事项已由前次文件叙述的,称为「在案」,表示有案卷可考查。
《漢語大詞典》:手实(手實)
唐 代民户户口和占有土地的实况记录。 唐 制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平时每年把人口及其所占田亩据实造册,再据此编成计帐,送州申报尚书省,作为全国户籍的底本。 长庆 四年, 元稹 在 同州 采取整顿赋税措施,令百姓自报,称“自通手实状”。 宋 吕惠卿 行手实法,时亦称“ 手实 ”。 宋 苏轼 《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手实之祸,下及鷄豚。” 宋 苏辙 《民赋叙》:“ 熙寧 中 吕惠卿 復建手实,抉私隐,崇告訐,以实贫富之等。”参阅新唐书·食货志一、 唐 元稹 《同州奏均田状》宋史·食货志上五
《國語辭典》:记过(記過)  拼音:jì guò
记载过失,以示惩儆。《三国演义》第五一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漢語大詞典》:占辞(占辭)
占卜的记录。左传·闵公二年“ 成风 闻 成季 之繇” 晋 杜预 注:“繇,卦兆之占辞。”
口述言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至如 陈遵 占辞,百封各意; 禰衡 代书,亲疎得宜。”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理狱占辞,不加荆朴;随问款对,据事平科。”
《漢語大詞典》:书方(書方)
记录送死物件数目的方板。礼记·曲礼下:“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 孔颖达 疏:“书,谓条録送死者物件数目多少,如今死人移书也;方,板也。百字以上,用方板书之,故云书方也。”
《漢語大詞典》:史录
历史的文字记录。新唐书·刘子玄等传赞:“ 大中 以后,史録不存。”
《國語辭典》:声带(聲帶)  拼音:shēng dài
1.动物喉头中间附列的两条韧带。绷于喉头软骨的两旁,中留三角形的声门,呼气时,气过声门,激韧带颤动而发声。
2.记录声音于电影、电视软片左侧的曝光部分,通常分面积式与密度式两种,另有一种磁性声带。
《漢語大詞典》:云图(雲圖)
云的图片,记录着某时某地云的情况和形状,是气象研究的参考资料。
《漢語大詞典》:时政记(時政記)
唐 时廷议奏对的记录,称“时政记”。始于 唐 长寿 间。由宰相撰著,封送史馆。新唐书·百官志二:“ 高宗 临朝不决事,有司所奏,惟辞见而已。 许敬宗 、 李义府 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復闻机务矣。 长寿 中,宰相 姚璹 建议:仗下后,宰相一人録军国政要,为时政记,月送史馆。”参阅旧唐书·姚璹传、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记注
分類:奏对记录
《國語辭典》:汉字(漢字)  拼音:hàn zì
用以记录汉语的传统文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历代发展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多种字体。除记录语言的功能外,汉字的艺术性高。三千馀年历史中,对日本、韩国、越南诸国语文曾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也称为「中国字」、「中国文字」。
《漢語大詞典》:史前
指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对这一阶段的历史称史前史,研究史前史的学科称史前学。 吕振羽 《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绪论》:“今日的 中国 史,特别是史前史,即原始公社制度史,还是一块荒莽的天地。”
《国语辞典》:录囚(录囚)  拼音:lù qiú
省察囚犯是否有冤情,而加以记录。《聊斋志异。卷八。诗谳》:「周元亮先生分守是道,录囚至吴,若有所思。」《清史稿。卷六。圣祖本纪一》:「己酉,命大学士会刑部录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