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4
词典
1
分类词汇
13
分类词汇
记念
谙诵
记问
口诀
记览
诵数
记说
记闻
歌诀
汤头歌诀
潜神默记
记问之学
两脚书橱
《國語辭典》:
记念(記念)
拼音:
jì niàn
1.挂念。《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我家父病在床上,近来也略觉好些。多谢老爷记念。」也作「记挂」、「记挂」。
2.思念、怀念。《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也作「纪念」。
分類:
怀念
挂碍
记诵
记挂
纪念
物品
李商隐
《漢語大詞典》:
谙诵(諳誦)
记诵。 晋
葛洪
《
抱朴子·遐览
》
:“杂道书卷卷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而择所施行,不事尽諳诵,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耳。” 章炳麟
《秦献记》
:“诸侯
《
史记
》
与
《
礼
》
、
《乐》
诸经,多载行事法式,不便諳诵。”
分類:
记诵
《國語辭典》:
记问(記問)
拼音:
jì wèn
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难。《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
分類:
通书
记挂
书信
记诵
诵诗
信问
问讯
问候
诗书
《國語辭典》:
口诀(口訣)
拼音:
kǒu jué
1.容易背诵上口的要诀。如:「珠算口诀」。《老残游记》第一回:「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
2.佛、道二家传授道法或秘术的要语。《抱朴子。内篇。明本》:「岂况金简玉札、神仙之经、至要之言,又多不书,登坛歃血,乃传口诀。」
分類:
口诀
佛家
道家
学艺
口头
传授
道法
要点
秘术
要语
记诵
语句
《漢語大詞典》:
记览(記覽)
记诵阅览。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诗:“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宋
孔平仲
《
续世说·赏誉
》
:“ 郗纯 子 士美 ,少好学,善记览,父友 颜真卿 、 萧颖士 辈尝与之讨论经传,应对如流。”
分類:
记诵
阅览
《漢語大詞典》:
诵数(誦數)
(1).反复诵读。
《
荀子·劝学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 清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
》
:“今日之时文,有非诵数时文所得者乎?”
(2).引申为记诵、背诵。 宋
王圭
《议贡举庠序奏状》
:“又诸科徒专诵数之学,无补于时。”
《
宋史·选举志一
》
:“而四方执经艺者专于诵数,趋乡举者狃于文辞,与古所谓‘三物宾兴,九年大成’,亦已盭矣。”
《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
》
:“黜罢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惰之兵。”
分類:
反复
反复诵读
复诵
诵读
记诵
背诵
《漢語大詞典》:
记说(記説)
(1).记其所说。
《
汉书·王莽传上
》
:“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説廷中,将令正乖繆,壹异説云。”
《
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
》
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説也。”
(2).记诵讲说。
《
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
》
:“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説。”
分類:
记诵
讲说
《漢語大詞典》:
记闻(記聞)
(1).记述所闻。
《
史记·封禅书
》
:“厥旷远者千有餘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闕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孔子家语·六本》
:“记闻而言,无务多説。” 王肃 注:“但记所闻而言,言不出説中,故不可以务多説。” 清
陈仪
《康熙六十年颁历拟礼部请上尊号疏》
:“於时书契未开,灵蹟丕显,千世而后,犹可记闻。”
(2).记事与见闻。 元
袁桷
《邓淳翁〈春秋集传〉序》
:“夫因义例以明圣人之意,惧义与例不得而尽,广其记闻,不烛於理,则事益无以自附。”亦指记诵与见闻。 清
沈德潜
《蒋先生传》
:“其於学有心得,不专恃记闻浩博也。”
分類:
记事
记述
所闻
见闻
王肃
记诵
《國語辭典》:
歌诀(歌訣)
拼音:
gē jué
为了便于记诵,按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无韵的整齐句子。
分類:
歌诀
歌谣
口诀
记诵
要点
韵文
整齐
文句
《漢語大詞典》:
汤头歌诀(湯頭歌訣)
将中药常用配方编成的歌诀,便于习医者记诵和应用。通行的有 清 汪昂 所编的
《汤头歌诀》
一书。 胡适
《问题与主义》
:“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
《汤头歌诀》
,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分類:
中药
配方
歌诀
记诵
和应
《国语辞典》:
潜神默记(潜神默记)
拼音:
qián shén mò jì
聚精会神,默默记诵。《文选。班固。答宾戏》:「潜神默记,縆以年岁。」
分类:
聚精会神
默默
默记
记诵
《漢語大詞典》:
记问之学(記問之學)
指为应付他人之问难而预为之记诵之学。谓无真知之学。
《
礼记·学记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郑玄 注:“记问,谓豫诵杂难杂説,至讲时为学者论之。此或时师不心解,或学者所未能问。” 宋
韩元吉
《一经斋铭序》
:“ 西汉 去古未远,故大儒 董仲舒 之流,皆号为能通一经,而其言粹然,与经无择。后世记问之学,不逮远矣。”
《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
:“ 伯牙 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冷眼观》
第十二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分類:
应付
付他
他人
问难
记诵
《國語辭典》:
两脚书橱(兩腳書櫥)
拼音:
liǎng jiǎo shū chú
比喻死读书,不知活用的人。如:「他号称博览群书,却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解决,看来应该是个食古不化的两脚书橱。」「博学的人,贵在能够将其所学善加运用,否则免不了有两脚书橱之讥。」
分類:
读书
书记
记诵
不善
善应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