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讲理(講理)  拼音:jiǎng lǐ
1.明达道理。如:「做人要讲理,切莫任性胡闹。」
2.评断事理的是非。如:「这件事得找他讲理,当面说个明白。」《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能够敷衍著,不就做他们的领土,已是万分之幸了,还好合他们讲理吗?」
《國語辭典》:讲道(講道)  拼音:jiǎng dào
讲解经义或宗教教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广延群儒,博谋讲道。」《西游记》第一回:「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
《漢語大詞典》:讲理信(講理信)
旧时民间调解纠纷之方式。纠纷双方各邀多人聚于茶馆、乡公所等公众场合,各诉理由,请地方有名望者当众评判是非。 沙汀 《淘金记》十:“有一批人在等候讲理信,公断处是就设在这茶馆里的。”
《漢語大詞典》:蛮不讲理(蠻不講理)
蛮横,不讲道理。 鲁迅 《彷徨·肥皂》:“谁知道那势利鬼不但不依,还蛮不讲理,说了许多可恶的废话。”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九:“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艾芜 《纺车复活的时候》:“呵哟,你是野人哪,这样蛮不讲理!”
《國語辭典》:理论(理論)  拼音:lǐ lùn
1.由实践中归纳或由观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统、有组织的说理或论点。
2.论事物之理,对实际或实践而言。《北史。卷四四。列传。崔亮》:「光韶博学强辩,尤好理论。」唐。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诗:「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3.据理争论,讲理。《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准备。不如竟到官司,与他理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心中不觉暗暗动怒;只不便同他理论。」
4.理会、注意。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五三出:「如今卢府著忙,不暇理论到此事。」《英烈传》第三一回:「那周颠日日也在帐中闲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论。」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你既是个女子,怎生不守闺门之训,这绣鞋儿却揣在郭华怀中,有何理论,从实招来。」
《國語辭典》:动口(動口)  拼音:dòng kǒu
开口说话。如:「君子动口不动手。」
《國語辭典》:校理  拼音:jiào lǐ
1.校订整理。《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孝成皇帝悯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诗:「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
2.职官名。专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代时隶属于集贤殿、弘文馆,宋沿袭之。清代文渊阁亦有此官。
《國語辭典》:说理(說理)  拼音:shuō lǐ
1.说明理由。如:「就为这件事情,他正在那里说理呢!」
2.讲理。如:「他是一个说理的人。」
《漢語大詞典》:发野(發野)
撒野;蛮横不讲理。 杨佐青 《风起磐石》:“伪军们开始还挥着枪发野,随着群众的呼声,他们有的像泄了气的皮球,有的低头不语。”《花城》1981年第5期:“一向逢事会点火又不会收烟的 刘富贵 ,见老婆发野了,他要再开口,喉咙里就像塞上蕃薯了。”
《國語辭典》:蛮横(蠻橫)  拼音:mán hèng
粗暴不讲理。如:「他的态度非常蛮横。」
《漢語大詞典》:昏蛋
詈词。犹浑蛋,混蛋。不明事理或不讲理的人;坏家伙。《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像他这样的昏蛋,居然也会碰着好人,真正奇怪。”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都是昏蛋。跑到养老堂里来,倒也罢了,可又不肯超然。”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美国的真正悲剧》:“也许那个昏蛋 菲列普史 坐在 亚列克森 的监狱里呢。”
《國語辭典》:泼悍(潑悍)  拼音:pō hàn
泼辣强悍。如:「他的个性是相当泼悍的,你最好别惹他生气。」
分類:凶狠讲理
《国语辞典》:闹腾劲儿(闹腾劲儿)  拼音:nào teng jìn ér
不讲理、胡闹、喜欢猜疑的脾气个性。如:「无论他多有才能,那样的闹腾劲儿实在没人消受得起。」
《国语辞典》:泼皮无赖(泼皮无赖)  拼音:pō pí wú lài
骂人蛮横不讲理。《红楼梦》第二四回:「素日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施,颇颇的有义侠之名。」
《国语辞典》:横蛮无理(横蛮无理)  拼音:hèng mán wú lǐ
蛮横不讲理。如:「他为人横蛮无理,很不受欢迎。」
分类:蛮横讲理
《国语辞典》:秀才遇到兵  拼音:xiù cái yù dào bīng
(歇后语)有理说不清。比喻对蛮横不讲理的人,无理可讲。如:「我碰到你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