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许史(許史)
(1). 汉宣帝 时外戚 许伯 和 史高 的并称。汉书·盖宽饶传:“上无 许 史 之属,下无 金 张 之託。”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许伯 , 宣帝 皇后父。 史高 , 宣帝 外家也。”后借指权门贵戚。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见鐘鼎於 金 张 ,闻絃歌於 许 史 。”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五:“ 许 史 相经过,高门盈四壮。” 清 陆寅 《歧路行》诗:“朝 金 张 ,暮 许 史 ,拔剑欲为知己死。”
(2).本指 晋 道士 许逊 。后亦泛指道士。 元 萨都剌 《茅山道士》诗:“山中紫府 茅君 宅,《肘后》丹方 许史 传。”
《國語辭典》:或许(或許)  拼音:huò xǔ
说不定、也许。如:「他临时有事,或许不回来吃饭了。」
分類:或许也许
《漢語大詞典》:见许(見許)
(1).相称许。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2).答应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生谢曰:‘不才小子,过蒙腆餉,然昨者兇贼叩门,夫人以亲见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沈文端公家书:“我求归之意,已与 申老先生 説过,尚未见许。”
分類:答应称许
《骈字类编》:十许(十许)
晋书王忱传见三匝下闭宋书五行志晋恭帝之为琅邪王时好奇戏尝 一马于门内令人射之欲观几箭而死左右有谏者曰马国姓也而今射之不祥甚矣于是乃止而马已被十许箭矣
《骈字类编》:天许(天许)
唐 章孝标 蜀中上王尚书 梓桐花幕碧云浮,天许文星寄上头。
《国语辞典》:肯许(肯许)  拼音:kěn xǔ
应允、同意。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还再与他些财礼钱,那老子是个穷汉,必然肯许我。」元。周文质〈小桃红。群芳争艳斗开时〉曲:「任君各自簪红紫,诸公肯许,老夫头上,插朵粉团儿。」
《國語辭典》:推许(推許)  拼音:tuī xǔ
推崇称赞。《南齐书。卷二三。王俭传》:「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
《漢語大詞典》:支许(支許)
晋 高僧 支遁 和高士 许询 的并称。两人友善,皆善谈佛经与玄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 、 许掾 诸人共在 会稽王 斋头, 支 为法师, 许 为都讲, 支 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 许 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后以喻僧人和文士的交谊。 唐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诗之二:“从来 支许 游,兴趣江湖迥。” 杨伦 注:“谓 支遁 、 许询 ……此言公与 赞 交好有素。” 宋 苏轼 《赠蒲涧信长老》诗:“胜游自古兼 支许 ,为採松肪寄一车。”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永嘉 刘参戎 思祖 ,儒将也。善诗,与 匡山 僧 性淳 友善,命画工图己像与僧对坐,曰《逢僧话图》,到处乞人题咏。 华亭 章台鼎 一絶云:‘ 支许 相逢尽日留,萧萧寒玉数竿秋;青天碧海无兵气,閒杀嘶风五色騮。’”
《國語辭典》:邪许(邪許)  拼音:yé hǔ
众人共同致力时的呼声,俗称「号子」。《淮南子。道应》:「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國語辭典》:宁许(寧許)  拼音:níng xǔ
如此、这样。宋。杨万里 过招贤渡诗四首之二:「柳上青虫宁许劣,垂丝到地却回身。」也作「宁馨」。
分類:如此这样
《漢語大詞典》:听许(聽許)
听而许之。汉书·终军传:“ 军 遂往説 越王 , 越王 听许,请举国内属。”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今 戣 幸无疾疹,但以年当致事,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於义而有贪贤之美。”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比来群臣之中,有欲便于养亲者,并蒙听许。” 宋 洪迈 《夷坚志补·王千一姐》:“ 周 谢其听许,议酬以官券千緡。”
《漢語大詞典》:许下(許下)
指 许 。今 河南省 许昌市 。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词高 许 下,学富 淹中 。” 宋 叶适 《〈徐斯远文集〉序》:“初渡 江 时, 上饶 号称贤俊所聚,义理之宅,如 汉 许 下、 晋 会稽 焉。” 清 陈维嵩 《上芝麓先生书》:“然而客本畏人,居尤不易,必赖 汝南 长者,宠以輜軿, 许 下羣公,惠之谈论,此其萍跡,或免蓬科。”
《國語辭典》:许嫁(許嫁)  拼音:xǔ jià
女方答应男方的求亲而订立婚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奴家幼年间许嫁同郡褚家,谁想他双目失明了,我不愿嫁他。」也作「许配」。
分類:许嫁
《國語辭典》:允许(允許)  拼音:yǔn xǔ
准许、许可。《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倘若老太太允许了,我这两天就不来。」《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况且黎教士明说是老同年,当面允许他放的,如今不放,显见是兄弟的主意。」也作「允准」。
《漢語大詞典》:许重(許重)
称许;看重。 元 虞集 《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 世祖皇帝 在潜藩,命公主文书,讲説帐中,常见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