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到案  拼音:dào àn
因诉讼案件而至警政机关报到。如:「调查人员请相关人员到案说明。」
《國語辭典》:法庭  拼音:fǎ tíng
法官审问及判决民刑诉讼的场地、处所。如:「如果你真的不愿意私下和解,那我们只有法庭上见了。」
《漢語大詞典》:归断(歸斷)
谓审理判决狱讼案件。《元代白话碑集录·1314年盩厔重阳万寿宫圣旨碑》:“更先生每,自其间里有相争的勾当呵, 孙真人 委付来的头目体例归断者;先生每与俗人每有析证的词讼有呵, 孙真人 委付来的先生头目与管城子官人每一同归断者。”《元典章·刑部一·刑名》:“军人所犯重刑,各令总府归断完备,结案申部。”
《漢語大詞典》:诗狱(詩獄)
因所作之诗而引起的讼案。 宋 张舜民 画墁集·郴行录:“ 子瞻 坐诗狱,謫此已数年。” 清 顾炎武 《赴东》诗序:“ 莱 人 姜元衡 訐告其主 黄培 诗狱,株连二三十人。”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 雍正 兴诗狱, 乾隆 毁故籍。”
分類:讼案
《漢語大詞典》:覆狱(覆獄)
覆审讼案。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三十四年:“﹝ 秦始皇 ﹞謫治狱吏不直及覆狱故失者,筑 长城 及处 南越 地。” 胡三省 注:“覆狱者,奏当已成而覆按之也。故者,知其当罪与不当罪而故出入之;失者,误出入也。”
分類:讼案
《國語辭典》:裁判  拼音:cái pàn
1.依竞赛规则,对竞赛成绩或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作公平的处置或评判。
2.依竞赛规则处置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及评断胜负的人。也称为「裁判员」。
3.法律上指审判机关对负责之案件,依相关诉讼法的正当法律程序,而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对当事人或诉讼关系人之主张做出决定,可分为判决及裁定。
《漢語大詞典》:民狱(民獄)
民间诉讼案件。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剂禁民狱。” 郑玄 注:“狱,谓相告以罪名者。”逸周书·本典:“与民利者,仁也;能收民狱者,义也。”
《漢語大詞典》:丰明(豐明)
(1).易·丰:“明以动,故丰。” 孔颖达 疏:“动而不明,未能光大;资明以动,乃能致丰。”后以“丰明”谓王者之德如中天之日,运行不息,光照天下。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
(2).易·丰:“《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孔颖达 疏:“君子法象天威,而用刑罚,亦当文明以动,折狱断决也。”因以“丰明”谓象法雷电之威明,以断决诉讼案件。 唐 陈子昂 《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补 许州 司法参军。 许 惟旧国, 陈 实多巫,君子丰明,利用乎狱,载以课最,累加秩焉。”
《漢語大詞典》:讼源(訟源)
造成诉讼案件的根源。易·讼“讼不可成也” 唐 孔颖达 疏:“若能谦虚退让,与物不竞,即此是闭塞讼之根源,使讼不至也;今不能如此,是不闭塞讼源,使讼得至也。” 元 张养浩 《牧民忠告·弭讼》:“如此则讼源可清,而民间浇薄之俗庶几乎復归於厚矣。”
《漢語大詞典》:氓讼(甿訟)
百姓的诉讼案件。 唐 韦应物 《新理西斋》诗:“方将甿讼理,久翳西斋居。”
《漢語大詞典》:狱主(獄主)
(1).讼案的当事人。晋书·王彪之传:“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 永嘉 太守 谢毅 ,赦后杀郡人 周矫 , 矫 从兄 球 诣州诉冤。 扬州 刺史 殷浩 遣从事收 毅 ,付廷尉。 彪之 以 球 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覆。”
(2).主管监狱的人。《说岳全传》第七二回:“佛爷叫狱主:‘带 秦檜 仍回地狱去罢。’”
《漢語大詞典》:宿讼(宿訟)
长久未决的诉讼案件。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疑狱得情而弗喜,宿讼两让而同归。”
《漢語大詞典》:刷尾
元 代官吏审核所属各衙门处理之狱讼案卷后,作出结语写在纸上,粘在卷后称刷尾。《元典章·台纲二·照刷》:“刷住稽迟文卷於刷尾上标写‘稽迟’或‘违错’二字。於刷尾纸上标‘照遇’二字。於‘刷尾’缝上使墨印刷‘讫’字。”
《國語辭典》:刷卷  拼音:shuā juàn
查卷,稽查各所属衙门审理刑狱案件的情形。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在京二年,为『急缺风宪事』,选授监察御史,差往南京刷卷。」也作「磨刷」、「照刷」。
《国语辞典》:系争(系争)  拼音:xì zhēng
诉讼案件中,某物归属的争执。如争执的是土地,称为「系争土地」;争执的是房屋,称为「系争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