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咨访(咨訪)  拼音:zī fǎng
咨询商议。《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涣传》:「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分類:咨询访问
《國語辭典》:采访(採訪)  拼音:cǎi fǎng
1.探采寻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唐主好采访外事,令翰林学士李崧、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知制诰吕琦等,更迭到中兴殿直宿,或与语至夜半不寝。」《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钦奉圣旨,采访天下儒修。」
2.新闻记者访问打探消息。如:「独家采访报导」。
《國語辭典》:采访使(採訪使)  拼音:cǎi fǎng shǐ
职官名。唐代担任巡视各州、察访善恶、考核诸道官员政绩的特任官。见唐。杜佑《通典。卷三二。职官州郡上》。
《漢語大詞典》:搜访(搜訪)
寻访;访求。晋书·山涛传:“ 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有詔:‘ 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 徐迟 《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
分類:寻访访求
《韵府拾遗 漾韵》:为访(为访)
刘长卿诗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
《漢語大詞典》:博访(博訪)
广泛地寻查访求。晋书·儒林传序:“傍求蠹简,博访遗书,创甲乙之科,擢贤良之举。”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臣博访前坟,远稽昔典。”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经》:“初建议者何人,后废格不行者又何人,当建与否,博访民间之论,一一修入。”
《國語辭典》:体访(體訪)  拼音:tǐ fǎng
亲自查访。《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遣吕夷简体访陕、亳民讹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但是船到之处,不论那里,上岸挨身察听体访,如此年馀,竟无消耗。」
分類:察访改本
《漢語大詞典》:见访(見訪)
谦辞。访问我。 宋 王安石 《答俞秀老书》:“令弟见访,闕於从容,及间邀之,已过江矣。”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此后如见访,先行以信告知为要。”
分類:谦辞访问
《國語辭典》:察访(察訪)  拼音:chá fǎng
考察探访。《宋史。卷二二。徽宗本纪四》:「以淮甸旱,饥民失业,遣监察御史察访。」《老残游记》第四回:「因想沿途打听那玉贤的政绩,故缓缓起行,以便察访。」
《国语辞典》:访寻(访寻)  拼音:fǎng xún
寻求、寻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梦中也道出老丈姓名居址的确,故得访寻到此。」
分类:寻求寻访
《國語辭典》:过访(過訪)  拼音:guò fǎng
来家访问拜访。如:「昨承过访,心甚感激。」
《國語辭典》:访落(訪落)  拼音:fǎng luò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访落,嗣王谋于庙也。」首章二句为:「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國語辭典》:廉访(廉訪)  拼音:lián fǎng
1.察探、访查。《宋史。卷三九五。列传。李大性》:「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
2.宋代廉访使者、元代肃政廉访使及明、清按察使的通称。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自家王庆,在这赵廉访老相公府内做著个堂候官。」《宦海》第八回:「陆廉访听了,袁太守竟教训起他来,气得七孔生烟,双眉倒竖。」
《国语辞典》:访友(访友)  拼音:fǎng yǒu
探望朋友。如:「假日访友是最好的休閒活动。」
《韵府拾遗 灰韵》:访梅(访梅)
魏了翁有西郊访梅诗
《漢語大詞典》:延访(延訪)
(1).延请求教;请教。 唐 韩愈 《禘袷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聿求厥中,延访羣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七:“ 张 贤明有礼, 温 虽虎狼其心,亦所景伏,每谋军国计,必先延访。”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朱方伯 锡爵 书云:‘再四延访,知江南重务,莫大於防河,而防河机宜,莫先於储料。’”
(2).指广为访求。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二出:“诸生可要努力,莫负圣明求贤的盛意与主司延访的苦心。”明史·许相卿传:“然后务学亲贤,去谗远色,延访忠言,深恤民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