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访闻(訪聞)  拼音:fǎng wén
探听。《儒林外史》第八回:「因此,各上司访闻,都道是江西第一个能员。」
分類:查访
《國語辭典》:来访(來訪)  拼音:lái fǎng
前来探访。如:「好友临时来访,让我惊喜万分。」唐。韩愈〈送僧澄观〉诗:「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小生接得此扇,跋涉来访,不想香君又入宫去了。」
《國語辭典》:访古(訪古)  拼音:fǎng gǔ
探访古迹。《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郑樵传》:「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访古购求的。」
《漢語大詞典》:访旧(訪舊)
探望老朋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清 屈大均 《秣稜》诗:“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 大江 东。”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三年后他因访书去 浙江 ,还顺道到 澉浦 访旧。”
《國語辭典》:访问(訪問)  拼音:fǎng wèn
1.询问。《左传。昭公元年》:「朝以听政,昼以访问。」《清史稿。卷三六八。壁昌列传》:「访问疾苦,联络汉、回,人心益定。」
2.拜访。如:「总统此次出国访问,行程密集紧凑。」《西游记》第一○回:「到长安城内,访问一番。」
《漢語大詞典》:访道(訪道)
(1).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 ,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2).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 ,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國語辭典》:访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晋王徽之雪夜乘兴坐小船往剡溪访戴逵的胜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为拜访朋友的代称。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稽此相得。」
分類:访友
《國語辭典》:询访(詢訪)  拼音:xún fǎng
大陆地区指办案人员的查询和访问。
《國語辭典》:访求(訪求)  拼音:fǎng qiú
寻找。如:「访求名医」。
《國語辭典》:寻访(尋訪)  拼音:xún fǎng
寻找探问。《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梁鸿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且黛玉已归太虚幻境,汝若有心寻访,潜心修养,自然有时相见。」
《國語辭典》:咨访(咨訪)  拼音:zī fǎng
咨询商议。《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涣传》:「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分類:咨询访问
《國語辭典》:采访(採訪)  拼音:cǎi fǎng
1.探采寻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唐主好采访外事,令翰林学士李崧、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知制诰吕琦等,更迭到中兴殿直宿,或与语至夜半不寝。」《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钦奉圣旨,采访天下儒修。」
2.新闻记者访问打探消息。如:「独家采访报导」。
《國語辭典》:采访使(採訪使)  拼音:cǎi fǎng shǐ
职官名。唐代担任巡视各州、察访善恶、考核诸道官员政绩的特任官。见唐。杜佑《通典。卷三二。职官州郡上》。
《漢語大詞典》:搜访(搜訪)
寻访;访求。晋书·山涛传:“ 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有詔:‘ 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 徐迟 《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
分類:寻访访求
《韵府拾遗 漾韵》:为访(为访)
刘长卿诗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
《漢語大詞典》:博访(博訪)
广泛地寻查访求。晋书·儒林传序:“傍求蠹简,博访遗书,创甲乙之科,擢贤良之举。”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臣博访前坟,远稽昔典。”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经》:“初建议者何人,后废格不行者又何人,当建与否,博访民间之论,一一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