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确据(確據)
真实可靠的证据。《好逑传》第九回:“侄女既要讨没趣到底,我便去访个确据来,看侄女再有何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起赃》:“夫强盗,必须以贜为确据。” 邹鲁 《中国同盟会》:“凡反正之官,必将其官印文书,及具有永远降伏誓表,送到军队之前,始为反正之确据。”
《漢語大詞典》:信谳(信讞)
证据确凿的判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或夏月以盐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则所滴之血入器即凝,虽至亲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讞。” 清 林则徐 《严办烟案栽赃人犯片》:“当堂详细供指,使烟犯闻知,无可置喙,然后再向该犯追究鸦片来歷,以成信讞。”
《漢語大詞典》:申证(申證)
明白的证据。后汉书·邓骘传:“罪无申证,狱不讯鞠,遂令 騭 等罹此酷滥。” 李贤 注:“申,明白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检得 鲍庄 体有重伤,生以谋杀论死,备歷械梏;以 诸 未获,罪无申证,颂繫之。”亦指使证据明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州佐泣诉:‘限期已满,归必就刑,禀白何所申证?’”
《國語辭典》:罪證  拼音:zuì zhèng
犯罪的證据。如:「罪證确凿」。
《國語辭典》:指證  拼音:zhǐ zhèng
指认證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差了人径来拿他,那时你才出头指證,神鬼不觉。」
分類:证明证据
《漢語大詞典》:指供
审讯人员指定被告按主观性审判意图招供
证人指出案犯特征,提供有关证据。例如:指供是审判的一个重要环节。
《國語辭典》:孤證  拼音:gū zhèng
仅有一项證据。如:「孤證难明,请你务必参考其他资料,再下判断。」清。徐珂《清稗类钞。经术类。易寅村服膺王氏》:「本朝考据家精博者甚多,王氏率意改字,开咸、同以来单文孤證之病。」
分類:单一证据
《國語辭典》:有案可查  拼音:yǒu àn kě chá
留有纪录档可供查考。如:「这件事的原委,在相关单位有案可查。」
《國語辭典》:真凭实据(真憑實據)  拼音:zhēn píng shí jù
真实可信的證据。《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后头一帮人,也是没有真凭实据的,看见前头的样子,早已誊寒。」
《國語辭典》:赃證(贓證)  拼音:zāng zhèng
用以證明贪污受贿的赃物。《红楼梦》第六一回:「现有了赃證,我只呈报了,凭你主子前辩去。」《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讯出此人的赃證,又多添一层凭据了。」也作「赃仗」。
分類:犯罪证据
《漢語大詞典》:灼据(灼據)
明显的证据。 明 胡应麟 诗薮·周汉:“兼史自有灼据,不必深辩。”
分類:明显证据
《漢語大詞典》:伪证(僞證)
(1).指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清史稿·刑法志一:“復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总则》十七章……曰关於伪证及诬告之罪。” 姚梅镇 《法学知识手册·诉讼法》:“伪证者是有意捏造、歪曲、扩大、颠倒事实进行陷害或者包庇,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2).假托伪造的证据。 康有为 《伪经考叙》:“主人所著《〈毛诗〉伪证》《〈古文尚书〉伪证》……既徧攻伪经,何不合作一书?”
《國語辭典》:铁證(鐵證)  拼音:tiě zhèng
确实的證据。如:「这是铁證,不容你狡赖!」
分類:确凿证据
《國語辭典》:铁證如山(鐵證如山)  拼音:tiě zhèng rú shān
證据确凿,就像山一样不能动摇。如:「如今铁證如山,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國語辭典》:铁案如山(鐵案如山)  拼音:tiě àn rú shān
原指證据确凿而无法推翻的案子。《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宿不任凌籍,遂以诬承。招成报上,咸称吴公之神,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后亦喻已下结论不能推翻的事情。如:「董事长决定的事是铁案如山,你别试图说服他改变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