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评点(評點)
(1).评论圈点。古人读书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上一点体会、感受,对精美的句子加圈点,称为评点。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还珠吟:“乡先生 杨復初 见而题其后云:义正词工,使 张籍 见之,亦当心服。又为序其编首,而百篇皆加评点。”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叙》:“ 宋 、 元 、 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评点大概创始于 南宋 时代,为的是给应考的士子揣摩;这种选本一向认为陋书,这种评点也一向认为陋见。”
(2).评论比量。 清 朱焘 《北窗呓语》:“《水滸》一书,有天罡地煞之目,后人仿之以评点人物。”
《漢語大詞典》:评点本(評點本)
经人评论圈点的书本。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不过 唐 宋 以来,诗文评确还在继承从前的传统发展着,各家文集里论文论诗之作,各家诗话,以及选本、评选本、评点本、加上词话、曲品等,数量着实惊人。”亦省作“评本”。《百科知识》1983年第9期:“自 李贽 之后,评家蜂起,评本盛行。”
《漢語大詞典》:评点家(評點家)
指以评论圈点诗文优劣为专长的人。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因此想到 宋 元 间的评点家 刘辰翁 ,他评点了很多书,似乎也应该在这本书里占个地位。”亦省作“ 评家 ”。《百科知识》1983年第9期:“自 李贽 之后,评家蜂起。”
《漢語大詞典》:点抹(點抹)
(1).评点。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未几,以左传託其点抹,其见赏识如此。方欲荐用,而 林 卒。”
(2).搽抹。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发将怎样梳掠,口脂将怎样点抹:关于这些,他全都想象不出来。”
分類:点抹评点
《漢語大詞典》:点文(點文)
评点文章。 章炳麟 《文学论略》:“学究点文之法,村妇评曲之辞,庸陋鄙俚,无足挂齿。”
《漢語大詞典》:点存
评点收藏。 清 吴敏树 《与篠岑论文派书》:“ 研生 老兄所点存,实皆足以问之当世。就以此本付刊,良可。”
分類:评点收藏
《漢語大詞典》:点次(點次)
(1).评点编次。 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时至 咸通 ,以迨 乾寧 ,其间韵事,足新耳目,况三辅 曲江 士庶都冶景物,为之点次,事事俱堪捃拾也。” 明 毛晋 《〈极玄集〉跋语》:“ 刘须溪 点次鸿文典册,奚止什伯?悉为坊间冒滥,溷人耳目。” 清 周亮工 《书程石门再游燕台诗后》:“ 石门 以新茗慰予,袖其燕臺诗属予点次。”
(2).古代报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分五点,报点的回次称“点次”。 清 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铁磬即方响, 南齐 代鐘,以记漏,漏五,夜以二十五点节之,故名点次。”
《国语辞典》:朱墨烂然(朱墨烂然)  拼音:zhū mò làn rán
书上用朱笔和墨笔评点的痕迹清晰鲜明。用来形容读书的勤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七。贾田祖》:「田祖好学,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尝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