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訾毁
非议诋毁。汉书·地理志下:“俗俭嗇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 唐 柳宗元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又况 杨 、 墨 、 申 、 商 刑名纵横之説,其迭相訾毁、抵捂而不合者,可胜言耶?”《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圣篇〉按语》:“此篇所论,有疏于学理处。且訾毁 孔子 ,不无过当。”
分類:非议诋毁
《漢語大詞典》:毁辱
(1).诋毁污辱。《战国策·燕策二》:“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畏亢悔而贪荣之欲不灭,忌毁辱而争肆之情不遣。”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高宗 以 义方 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 叶州 司户。”
(2).玷辱。 宋 司马光 《言拣兵上殿札子》:“国家发兵讨之,士卒或望尘奔北,或迎锋沮溃,毁辱天威,为四夷笑。” 宋 王安石 《上时政书》:“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
《漢語大詞典》:訾謷
亦作“ 訾嗸 ”。亦作“ 訾嗷 ”。 攻讦诋毁。 唐 韩愈 《兰田县丞厅壁记》:“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 明 宋濂 《金华安化院记》:“禪则直究心源,以文句为支离;教则循序进修,以观空为虚妄,互相訾嗸,去道逾远。”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语言文字·〈说文群经正字〉》:“后人訾謷説文者,徒见其妄庸矣。” 无名氏 《论戏剧弹词之有关于地方自治》:“职是之故,兴一政,而恐四乡父老之不吾从也,则劝其观新戏;创一法,而恐三村学究之訾嗷吾也,则劝其听新书。”
分類:攻讦诋毁
《漢語大詞典》:深诋(深詆)
极力诋毁。史记·酷吏列传:“使治 主父偃 及治 淮南 反狱,所以微文深詆,杀者甚众,称为敢决疑。”汉书·王尊传:“审如御史章, 尊 乃当伏观闕之诛……即不如章,饰文深詆以愬无罪,亦宜有诛。” 清 恽敬 《孙九成墓志铭》:“及 子才 捐馆舍,遂反唇睽目,深詆曲毁以立门户。”
分類:极力诋毁
《國語辭典》:排诋(排詆)  拼音:pái dǐ
排斥诋毁。《北史。卷七三。列传。元谐》:「谐拜宁州刺史,颇有威惠。然性刚愎,好排诋,不能取媚于左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至有立论排诋,以为非公作者,识真之难如此哉!」
分類:排斥诋毁
《國語辭典》:毁败(毀敗)  拼音:huǐ bài
1.破坏、颓败。汉。王充《论衡。感虚》:「天何不令夏台羑里关钥毁败,汤文涉出;雨粟陈蔡,孔子食饱乎?」
2.诋毁失败者。《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
《國語辭典》:痛诋(痛詆)  拼音:tòng dǐ
尽力的毁骂。《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张汤传》:「若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
《漢語大詞典》:诃诋(訶詆)
责骂诋毁。陈书·傅縡传:“比有弘《三论》者,雷同訶詆,恣言罪状。”朱子语类卷一二四:“问 正淳 :‘ 陆氏 之説如何?’曰:‘癸卯相见,某於其言不无疑信相半。’曰:‘信是信甚处?疑是疑甚处?’曰:‘信其论学,疑其訶詆古人。’” 清 彭邦鼎 《闲处光阴》卷下:“ 毛西河 先生之四书改错,颇多訶詆,然亦有以啟之。”
《漢語大詞典》:诬毁(誣毁)
诬蔑诋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姜夔题保母帖:“予悲流俗相传,诬毁至宝,故不得不力辨。” 胡汉民 《〈民报〉之六大主义》:“嗟乎!此辈即薄志弱行,亦惟缄口待尽可耳,何取为邪説以诬毁我先民也!”
分類:诬蔑诋毁
《漢語大詞典》:诬诋(誣詆)
诬蔑诋毁。新唐书·武元衡传:“ 王承宗 上疏请赦 吴元济 ,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 元衡 叱去。 承宗 怨,数上章诬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杨一瑛 ﹞奏言 廷和 孤忠,时望所属,而 史道 首开诬詆之源, 于桂 则导其流, 曹嘉 则扬其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昨尔述竪儒之説,谓我归 酅 为淫於 纪季 ,虚辞诬詆,实所痛心!”
分類:诬蔑诋毁
《漢語大詞典》:轻诋(輕詆)
轻蔑,诋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二十四年,考功郎中 李昂 ,为士子所轻詆。”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二:“大抵古人言语,不可轻詆。”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三:“如果有所品评,那一定是非常中肯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决不面谀轻诋。”
分類:轻蔑诋毁
《漢語大詞典》:诋讥(詆譏)
诋毁讥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南渡以来,士人多为古学,以著文作诗相高。然旧日专为科举之学者疾之为仇讎,若分为两途,互相詆讥。” 明 归有光 《策问》之二十:“ 子西 犹知以 孔子 为圣人,特自安于僭陋耳!若 宴子 肆为詆讥,何其无忌惮也!”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徒挟一时客气,发为虚诬剽悍之言,以互相詆讥。”
分類:诋毁讥讽
《漢語大詞典》:加非
诋毁,诽谤。汉书·匡衡传:“今司隶校尉 尊 妄詆欺,加非於君,朕甚閔焉。” 宋 王圭 《赐欧阳修乞退不允批答制》:“前日御史,加非於卿,朕惟其辞,甚悖于义理之文。”
分類:诋毁诽谤
《漢語大詞典》:讥毁(譏毁)
(1).非议诋毁。金史·张万公传:“上谓宰臣曰:‘昔 唐 张玄素 以 桀 紂 比 文皇 。今若方我为 桀 紂 ,亦不之罪。至於 世宗 功德,岂容讥毁!’”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孰知当 薌泉先生 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
(2).指被非议毁谤。后汉书·胡广传:“﹝ 胡广 ﹞及共 李固 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 丁肃 婚姻,以此讥毁於时。”
《漢語大詞典》:排毁
排斥诋毁;抨击。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及 翔风 年三十,妙年者争嫉之,或者云‘胡女不可为羣’,竞相排毁。”隋书·艺术传·万宝常:“於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上遣使劳诸将於 大斗拔谷 , 薛万均 排毁 契苾何力 ,自称己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 魏 刘兰 排毁 董仲舒 。忽有人葛巾野服,直入 兰 读书处,谓曰:‘君自是学士,何为苦相排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马周 既讼罢 李昉 ,与 旦 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