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齧臂盟  拼音:niè bì méng
咬臂出血以表示坚定的决心或极为诚信的盟约。语本《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后用以指男女私订的婚约。如:「他们虽曾有过齧臂盟,但因战乱而分离,始终无法结成连理。」
《國語辭典》:齧臂  拼音:niè bì
1.咬手臂。《魏书。卷五九。刘昶传》:「虽在公堂,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齧臂,至于痛伤,笑呼之声,闻于御听。」
2.自咬手臂以示决心的坚定。参见「齧臂盟」条。唐。骆宾王 上廉使启:「虽噬指思归,空轸倚闾之望。而齧臂求仕,非图高盖之荣。」
《漢語大詞典》:信慎
诚信谨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
分類:诚信谨慎
《漢語大詞典》:贞孚(貞孚)
易·中孚:“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孔颖达 疏:“天德刚正而气序不差,是正而信也。”后以“贞孚”指诚信。 汉 扬雄 《太玄·疑》:“次四,疑考旧,遇贞孚。” 范望 注:“考,问也;孚,信也。君子之道,故旧不遗,今而问之,知其疑也,信在於九遇,正也。”
分類:诚信
《漢語大詞典》:惇慎
敦厚诚信。荀子·君子:“故仁者仁此也……忠者惇慎此者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慎者,诚也。言能惇厚诚信於此五者,谓之忠也。”
《漢語大詞典》:谅士(諒士)
诚信之士。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 寇準 霸才, 蒙正 谅士,无多可取。”
分類:诚信
《漢語大詞典》:指诚(指誠)
谓誓表诚信。太平广记卷四八七引 唐 蒋防 《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引諭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切,闻之动人。”
分類:表诚诚信
《國語辭典》:直谅多闻(直諒多聞)  拼音:zhí liàng duō wén
好朋友当具有正直信实,见识渊博的条件。语本《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亦指人的个性正直诚信,见识渊博。《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赞曰》:「岂非直谅多闻,古之益友矣。」
《國語辭典》:忠心耿耿  拼音:zhōng xīn gěng gěng
形容极为忠诚。《镜花缘》第五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也作「耿耿忠心」。
《漢語大詞典》:脩辞立诚(脩辭立誠)
语本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孔颖达 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本谓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宋 王禹偁 《送许制归曹南序》:“士君子脩辞立诚,必先之以孝悌,孝悌著而后忠可移矣。”
《国语辞典》:歃血而盟  拼音:shà xuè ér méng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诚信不渝。《旧唐书。卷六○。宗室传。淮安王神通传》:「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也作「歃血为盟」。
《国语辞典》:歃血为盟(歃血为盟)  拼音:shà xuè wéi méng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诚信不渝。唐。苏安恒〈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幽州刺史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议背袁向曹之事。」也作「歃血而盟」。
《国语辞典》:言忠信,行笃敬(言忠信,行笃敬)  拼音:yán zhōng xìn,xìng dǔ jìng
说话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敬慎。《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国语辞典》:小忠小信  拼音:xiǎo zhōng xiǎo xìn
表面上讲忠诚信用,事实上只是取信于人的手段。《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在献公前,小忠小信,贡媚取怜。又时常参与政事,十言九中。」《清史稿。卷五。世祖本纪二》:「小忠小信,固结主心,大憝大奸,潜持国柄。」
《国语辞典》:徙木立信  拼音:xǐ mù lì xìn
建立诚信于民的手段。参见「徙木之信」条。《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秦商鞅欲行令,使徙木以立信。」
分类:建立诚信
《国语辞典》:推诚布信(推诚布信)  拼音:tuī chéng bù xìn
以真诚信义处世。《周书。卷三○。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