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愚诚(愚誠)
谦指己之诚意、衷情。汉书·刘向传:“欲竭愚诚,又恐越职。” 晋 李密 《陈情表》:“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宋 苏轼 《谢雨文》:“实神助之使然,岂愚诚之能致。”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俾罄愚诚,不胜厚幸!”
分類:诚意衷情
《漢語大詞典》:扫径(掃徑)
亦作“ 扫逕 ”。 清扫道路。 唐 白居易 《营闲事》诗:“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 清 钱棻 《雪赋》:“虽扫径其何伤。”亦用以表示迎客诚意。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延接》:“待宾至,云扫逕以俟。”
《國語辭典》:虔诚(虔誠)  拼音:qián chéng
恭敬有诚心。北周。庾信〈周祀五帝歌〉一二首之五:「朱弦绛鼓罄虔诚,万物含养各长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民间各处,立起个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诚祈祷,无有不应。」也作「虔心」。
《漢語大詞典》:愚悃
谦指自己的诚意。 宋 范成大 《大通界首驿》诗:“愚悃无华敢自欺,寸诚珍重吏民知。”明史·刘台传:“愿陛下察臣愚悃,抑损相权,毋俾僨事误国,臣死且不朽。”
分類:自己诚意
《漢語大詞典》:驰诚(馳誠)
向远方的人表达诚意。 唐 王维 《能禅师碑》:“九重延想,万里驰诚。”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三:“未果驰诚,先蒙飞翰,感铭忻慰,无以喻名。”
《漢語大詞典》:开诚(開誠)
推诚相待;表明诚意。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 李泌 、 陆贄 之徒,则其於道虽未醇,而本其天资之所暗合,亦往往开诚而不欺,恬淡而少欲。”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贼既去,自春徂夏不雨,民大饥。土寇四起,自称将军,掠良善。 张利民 开诚劝导之。”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布政使衔直隶按察使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公开诚示众,消释羣疑,扶良詰姦,远人宾顺,属郡无事。”
《漢語大詞典》:私诚(私誠)
内心的诚意。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僕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
分類:内心诚意
《漢語大詞典》:诚言(誠言)
(1).装出一副诚意样子的话语。荀子·大略:“小人不诚於内而求之於外……不足於行者,説过;不足於信者,诚言。” 梁启雄 简释引 陶鸿庆 曰:“此言行不足者,其説必过实。信不足者,其言必示诚。”
(2).约定的话。楚辞·九章·抽思:“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王逸 注:“始君与己谋政务也。诚,一作成。” 蒋天枢 校释:“诚,一作‘成’,成言,约定之言。”
(3).真诚的话。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 仲父 献诚言, 姜公 乃见猜;临没告飢渴,当復何及哉。”
《漢語大詞典》:将诚(將誠)
表达诚意。清史稿·礼志四:“至四时进献,按时以奉,春雏鷄二,夏子鹅一,秋鱼一,冬雉二,选肥且泽者以将诚焉。”
《國語辭典》:衷诚(衷誠)  拼音:zhōng chéng
忠诚。《陈书。卷一九。虞荔传》:「此将军妙算远图,发于衷诚者。」
分類:内心诚意
《漢語大詞典》:肾肠(腎腸)
犹言肺腑,比喻诚意。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歷告尔百姓于朕志。” 孔 传:“布心腹,言输诚於百官以告志。” 孔颖达 疏:“是腹心足以表内,肾肠配言之也。” 晋 傅咸 《明意赋》:“敷肾肠以为效兮,岂文饰之足修。”
分類:肺腑诚意
《漢語大詞典》:谢悃(謝悃)
感谢的诚意。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晏元献》:“ 欧 乃作啟叙生平出处,以致谢悃。” 清 朱之瑜 《与加藤明友书》之一:“新正走贺,又未得面申谢悃,益致歉怏。” 鲁迅 《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
分類:感谢诚意
《漢語大詞典》:愚款
(1).单纯朴实。
(2).谦指己之诚意。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虽陛下二相,明其愚款,朝士百寮,颇识其情,天下之人,何可门到户説,使皆坦然耶?” 宋 沈遘 《陈乞札子第四》:“载矜愚款,终赐俞音。”
《國語辭典》:通诚(通誠)  拼音:tōng chéng
祈祷、祷祝。《通俗常言疏證。鬼神。通诚》引《瑞筠图剧》:「请帖香,待小道通诚。」也作「通陈」。
《国语辞典》:鄙诚(鄙诚)  拼音:bǐ chéng
谦称自己的诚意。《红楼梦》第三回:「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旋协佐,方可少尽弟之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