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咨询(諮詢)  拼音:zī xún
咨商、询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馀文遗事,录为鬻子。」
《國語辭典》:询访(詢訪)  拼音:xún fǎng
大陆地区指办案人员的查询和访问。
《漢語大詞典》:询谋(詢謀)
咨询;商议。《后汉书·桓帝纪》:“永惟大宗之重,深思嗣续之福,询谋台辅,稽之兆占。”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所以询谋、抚纳、勉慰、称扬之殊,皆非素望所及。” 梁启超 《外交方针质言(参战问题)》:“而当絶交之初,又竭力纠合中立国为同调而询谋,首及於我。”
分類:咨询商议
《國語辭典》:询问(詢問)  拼音:xún wèn
咨询查问。《后汉书。卷二十五。刘宽传》:「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
分類:询问打听
《漢語大詞典》:询求(詢求)
(1).访求。《晋书·王坦之传》:“又天听虽聪,不启不广;羣情虽忠,不引不尽。宜数引侍臣,询求讜言。” 宋 王安石 《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询求故有风謡在,不独鑱诗尚未泯。”元史·岳柱传:“日接见儒生,询求民瘼。”
(2).请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张 ( 张华 )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思 乃询求於 皇甫謐 。 謐 见之嗟叹,遂为作叙。”
分類:请教访求
《漢語大詞典》:询究(詢究)
查考;究问。宋史·食货志下四:“ 秉 前与著作佐郎 曾默 行 淮南 、两 浙 ,询究利害。”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狸》:“ 崔 以人奴获好妇,愜适所愿,不復询究本末。”
分類:查考究问
《漢語大詞典》:询考(詢考)
询问察访。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苟无至诚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
分類:询问察访
《漢語大詞典》:询咨(詢咨)
咨询,征求意见。 郭沫若 《海南纪行·访那大》诗:“远偕九省同趋步,近与全区互询咨。”
《漢語大詞典》:问询(問詢)
询问。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一:“你把饭端来吧!我还想问询问询别的事。” 巴金 《军长的心》二:“我想起了那个少妇的话,便说了这样一句,也含有问询的意思。” 郭小川 《十月的诗》:“回答我这个年青人的问询吧,以你水兵的幻想和浪漫主义。”
分類:询问
《漢語大詞典》:诹询(諏詢)
咨询;询问。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拾遗:“强加辟置,俾佐諏询。”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用其中于民》:“盖总諏询谋度,随在可以见知。”
分類:咨询询问
《漢語大詞典》:询采(詢採)
见“ 询採 ”。
亦作“ 询采 ”。
(1).访求;采访。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史官编録,唯自询採,而左、右二史,闕注起居,衣冠百家,罕通行状。”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臣昨在 蘄州 目见利害,询採吏民,颇为亲切。”
(2).犹询纳。 宋 苏舜钦 《谘目六》:“况自古有贤智之才,而处重位者,必孜孜询采,不遗下议,然后能成就功业, 周公 即其人也。”
分類:访求采访
《漢語大詞典》:询刍(詢芻)
见“ 询于芻蕘 ”。
《國語辭典》:询于刍荛(詢於芻蕘)  拼音:xún yú chú ráo
刍荛,割草砍柴的人。询于刍荛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询问请教。谓不耻下问。《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國語辭典》:垂询(垂詢)  拼音:chuí xún
上级对下级的询问。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三。钱大昕》:「今上亲政,垂询大昕家居状,朝贵寓书敦劝还朝,婉言谢之。」
《國語辭典》:询察(詢察)  拼音:xún chá
查访。《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燕多剧贼……楚材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
分類:查访考察
《漢語大詞典》:询仰(詢仰)
咨询和仰赖。北史·刘芳传:“ 崔光 於 芳 有中表之敬,每事询仰。”
分類:咨询仰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