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调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制伏意之恶也。无量寿经上曰:「布施调意。」同净影疏曰:「修施治悭为调意。」
调达
【佛学大辞典】
(人名)涅槃经三十三曰:「调婆达多。」观无量寿经曰:「调达。」法华经提婆品曰:「提婆达多。」同陀罗尼品曰:「调达。」具略之异耳。译曰天热。又译天授。(参见:提婆达多)
调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使恶调伏,使善成熟也。法华玄义一曰:「调伏长养而成熟之。」同释签曰:「因调而熟名为调熟。」
调练心作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作意)
【三藏法数】
调练者,调停练习也。谓于可厌患之法,调停练习,令心厌离,是名调练心作意。
调声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导师之音头也。
严佛调
【佛学大辞典】
(人名)后汉沙门。与优婆塞安玄同译法镜经等者。开元录一曰:「沙门严佛调,亦云浮调。」佛调二字,或为梵语。
六调伏
【佛学次第统编】
菩萨善戒经云六种调伏:
一、性调伏 谓菩萨宿有善根种性,故能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由是得證菩提,是名性调伏。
二、众生调伏 谓菩萨善能调伏一切众生。若有声闻性者,令得声闻道;有缘觉性者,令得缘觉道;乃至有人天性者,令其得人天乐;是名众生调伏。
三、行调伏 谓菩萨以万行调伏诸烦恼故,而能具足佛道。复为众生故,修习苦行,心无悔恨,是名行调伏。
四、方便调伏 谓菩萨以种种方便,调伏众生,如初发心者,教持禁戒,脱离生死;已发心者,教令亲近善友,受持经法;是名方便调伏。
五、熟调伏 谓菩萨为诸众生无善根者,说人天乐,令其发菩提心;有善根者,说出世法,令其增长,成熟善果,是名熟调伏。
六、熟调伏印 印即法印,以法自印其心也。印有三种:
一、谓菩萨专念菩提,其心柔软,未能清净,名下熟调伏印。
二、谓菩萨虽得清净,未能具足最大寂静,名中熟调伏印。
三、谓菩萨修行多劫,具足清净,最大寂静,道品圆满,名上熟调伏印也。
调伏摄
【三藏法数】
调即调治。谓调伏见、思烦恼,及根本无明之惑,皆顺正理,心心寂灭,不令再起,是名调伏摄。
调达推山得罪
【三藏法数】
梵语调达,华言天热。谓其生重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为护佛故,以金刚杵反却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出血,而得罪报。
现世失调病
【三藏法数】
谓因冷热风雨不知将养其身,及饮食不节,卧起无常,以是事故,得种种病,是名现世失调病。
不调伏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虽闻正法,精进勤修,然善根未熟,久远已来,不能调伏其心,则亦不得佛果菩提也。
性调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宿有善根种性,故能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由是得證菩提,是名性调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众生调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善能调伏一切众生。若有声闻性者,令得声闻道。有缘觉性者,令得缘觉道。乃至有人天性者,令其得人天乐,是名众生调伏。(声闻道,即四谛也。缘觉道,即十二因缘也。)
行调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万行调伏诸烦恼故,而能具足佛道。复为众生故,修习苦行,心无悔恨,是名行调伏。
方便调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种种方便,调伏众生。如初发心者,教持禁戒,脱离生死。已发心者,教令亲近善友,受持经法,是名方便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