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0,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别调
调停
格调
绝调
调官
楚调
琴调
调笙
苦调
调饥
雅调
调玉烛
曲调
均调
调遣
《國語辭典》:别调(別調)  拼音:bié diào
另外自成其他音调。唐。李白〈凤吹笙曲〉:「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分類:风味格调
《國語辭典》:调停(調停)  拼音:tiáo tíng
1.居间调解、排除纠纷。《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论曰》:「元祐秉政,力斥章、蔡,不主调停。」《文明小史》第九回:「一面学老师,得著风声,同了典史,找到几个大绅士,托他们出来调停。」
2.安排、处理。宋。范成大〈满江红。寒谷春生〉词:「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红楼梦》第九回:「宝玉道:『你放心,到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
《國語辭典》:格调(格調)  拼音:gé diào
1.诗文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吐玉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调,铿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著笔性写了去。」
2.人的品格、风范。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某具说十郎。」唐。秦韬玉 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3.风貌、景象。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逝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一夜相思〉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漢語大詞典》:绝调(絶調)
绝妙的曲调。借指绝妙的诗文。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之四:“至乃 郑 卫 繁声,抑扬絶调,足使风云变动,性灵感召。”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弦三嘆有餘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语不必深,而情到至处,亦絶调也。”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它与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
分類:绝妙诗文
《漢語大詞典》:调官(調官)
选调官职。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南渡后,疆土狭隘,止 河南 、 陕西 ,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话説 宋 朝 汴梁 有个 王从事 同了夫人,到 临安 调官。”
分類:选调官职
《漢語大詞典》:楚调(楚調)
楚 地的曲调。常与 吴 弦、 燕 歌对举。后为乐府相和调之一。 唐 陶翰 《燕歌行》:“请君留 楚 调,听我吟 燕 歌。” 唐 白居易 《醉别程秀才》诗:“ 吴 絃 楚 调 瀟湘 弄,为我慇懃送一盃。”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秋夜女工》:“双蛾皱,嘆凤管吹残 楚 调,何日见阶前辐輳。” 清 魏源 《送陈太初出都》诗之二:“离弦忽 楚 调,促柱诉中孚。”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解题
《漢語大詞典》:琴调(琴調)
调谐琴音。 唐 皮日休 《襄阳闲居与友生夜会》诗:“旧丝再上琴调晚,坏叶重烧酒暖迟。”
琴的音调。 唐 黄滔 《赠宿松杨明府》诗:“月狖声和琴调咽,烟村景接柳条春。” 宋 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絶。”
《漢語大詞典》:调笙(調笙)
吹笙。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宋 周邦彦 《少年游》词:“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生]春纤冷,想緑纱深处,小妇调笙。”
分類:吹笙
《漢語大詞典》:苦调(苦調)
(1).犹苦言,忠言。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义心多苦调,密此金玉声。”
(2).忧伤悲凉的声调。 清 黄景仁 《蕲口》诗:“中宵冰雪悄难寐,苦调哦彻朝霞天。”
《漢語大詞典》:调饥(調饑)
亦作“ 调饥 ”。
(1).朝饥。早上没吃东西时的饥饿状态。形容渴慕的心情。《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飢。” 毛 传:“调,朝也。” 郑玄 笺:“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飢之思食。” 清 洪升 《长生殿·复召》:“思伊,纵有天上琼浆,海外珍饈,知他甚般滋味!除非可意立向跟前,方慰调饥。”
(2).喻穷困。 清 刘大櫆 《祭吴文恪公文》:“我来京国,茫然无归。维公授馆,悯其调飢。”
见“ 调飢 ”。
《漢語大詞典》:雅调(雅調)
(1).雅乐。《宋书·乐志四》:“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 唐 张濛 《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诗:“雅调乘清晓,飞声向远空。”
(2).高雅的韵调或格调。 唐 朱湾 《筝柱子》诗:“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毛泽民 词,意境不深,间有雅调。”
(3).高雅有才情。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长洲 惠茂卿 ,善鼓琴,别号 桐庵 ,清醇雅调,善与人交。”
《漢語大詞典》:调玉烛(調玉燭)
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孙。” 仇兆鳌 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 玉烛 ”。
《國語辭典》:玉烛(玉燭)  拼音:yù zhú
谓四时合气,温润明照。《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气和谓之玉烛。」
《國語辭典》:曲调(曲調)  拼音:qǔ diào
有组织进行的乐音。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漢語大詞典》:均调(均調)
均衡协调;均匀和谐。庄子·天道:“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成玄英 疏:“均平调顺也。”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每酘,即以酒杷遍搅令均调,然后盖瓮。”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决论》:“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惟出入均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律和声’,言音之贵均调也。”
《國語辭典》:调遣(調遣)  拼音:diào qiǎn
调派、差遣。《西游记》第六回:「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师、赤脚大仙等众俱在此,迎著站萨,即道玉帝烦恼,调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本标三营,分防二协,都受他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