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便势(便勢)
(1).便于谋利的权势。史记·日者列传:“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淮南子·主术训》:“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
(2).形势有利,形胜。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前君为先帝画 匈奴 之策,兵据西域,夺之便势之地以候其变。”
《漢語大詞典》:衙内钻(衙内鑽)
指交结权贵子弟以钻营谋利之人。宋史·王子韶传:“ 刘安世 言:‘ 熙寧 初,士大夫有十钻之目, 子韶 为衙内钻。指其交结要人子弟,如刀钻之利。’”
《漢語大詞典》:鬻笔(鬻筆)
谓以文辞谋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至於……遗亲攘美之罪,徵贿鬻笔之愆, 公理 辨之究矣。”
分類:文辞谋利
《國語辭典》:出让(出讓)  拼音:chū ràng
将财货等转让或出售。如:「廉价出让」、「房屋出让」、「他决定把自己名下最贵的土地挂牌出让。」
分類:出让谋利
《國語辭典》:影戤  拼音:yǐng gài
商人企图蒙混图利,故意使用和别人相似的商标或商品牌号。如:「这家公司信誉卓著,竟有人影戤他们的商标,企图鱼目混珠。」
《漢語大詞典》:营觅(營覓)
(1).谓营生谋利。《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臣私累不少,未知将来罢州之后,或当不能不试学营觅以自赡。”
(2).寻求。法苑珠林卷三二:“故见有财富室温,衣丰食足,不劳营觅,自然而至。”
《国语辞典》:摇尾求食(摇尾求食)  拼音:yáo wěi qiú shí
1.动物摇著尾巴,向人乞讨食物。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2.比喻人阿谀谄媚,巴结人以谋利。如:「看他整天跟在老闆的后面拍马屁,摇尾求食的丑态,真令人恶心!」
《国语辞典》:投机分子(投机分子)  拼音:tóu jī fèn zǐ
善于迎合时机,为自己谋利的人。如:「诚正勤朴的教育很重要,不然这个社会将有愈来愈多的投机分子。」「股票市场里的投机分子,只追求流行题材而忽略财务报表,早晚会吃大亏的。」
《国语辞典》:戳事  拼音:chuō shì
欺骗以谋利。如:「他就仗著这一身衣裳和这张利口到处戳事。」
分类:欺骗谋利
《国语辞典》:落背弓  拼音:luò bèi gōng
比喻欺瞒他人,私下谋利。参见「打背公」条。《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又著人来说合。媒人打夹帐,家人落背弓,陪堂讲谢礼,那羊毛出在羊身上。」
《國語辭典》:二房东(二房東)  拼音:èr fáng dōng
包租他人的房屋而又分租给人从中取利的人。
《國語辭典》:包揽词讼(包攬詞訟)  拼音:bāo lǎn cí sòng
代人包办讼事从中图利。《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访得潘自业(即潘三)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佔身体,把持官府,包揽词讼。」
《國語辭典》:蹊田夺牛(蹊田奪牛)  拼音:xī tián duó niú
蹊,践踏。牵牛的让牛踩了别人田地,结果被人将牛夺走。语本《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后以蹊田夺牛比喻惩罚过重。《明史。卷二○六。解一贯传》:「宏不去,则有持禄保位之诮,璁、萼不去,亦冒蹊田夺牛之嫌。」
分類:从中谋利
《漢語大詞典》:江湖派
(1). 南宋 书商 陈起 曾刊行《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等诗歌总集,收 刘克庄 、 戴复古 、 刘过 、 赵汝鐩 等一批诗人的作品。后遂称其中所收作家为“江湖派”。这些作家大都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各人作品的思想、风格以及艺术成就并不相同。
(2).指江湖上行骗谋利的人。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 中国 的江湖派和流氓种子,却会愚弄 吉诃德 式的老实人,而自己又假装着 堂·吉诃德 的姿态。”
《漢語大詞典》:龙断之登(龍斷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 垄 ”。 宋 陈亮 《谢梁侍郎启》:“伏念某身名不竞,时命皆非。豪於里閭,所得寧几?迫於妻子,无策自资。孰为龙断之登,羞作墦间之乞。”参见“ 龙断 ”。
分類:谋利
《漢語大詞典》:龙断(龍斷)
垄断。龙,通“ 垄 ”。本指独立的高地。引申为独占其利。孟子·公孙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赵岐 注:“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左右占视,望见市中有利,罔罗而取之。”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 大西洋 人,后至而思龙断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龙断兼贋鼎,巧夺等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