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窦家五桂
 
窦家郎
 
窦氏五龙
 
窦谏议教子


《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四〈衣冠盛事·窦氏父子〉~289~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先公尝言:故右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蓟人,累佐使府,颇著名府,有子五人,仪、俨、侃、称、僖,俱以进士及第。洎禹钩县东,仪,俨已居华显。瀛王冯中会尝有诗赠禹钧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仪终为翰林礼部尚书,俨终翰林学部礼部侍郎,侃终起居郎,即吾同年第十二也。称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僖终左仆阙。仪、俨以文学擅大名,自侃已下,亦有清望,俱不享寿考,惜哉!时人谓之窦氏五龙焉。
《國語辭典》:谏议(諫議)  拼音:jiàn yì
直言规谏论议。如:「若君上有过,忠直之臣必犯颜谏议。」
《漢語大詞典》:答司马谏议书
散文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
《国语辞典》:谏议大夫(谏议大夫)  拼音:jiàn yì dà fū
职官名。掌侍从规谏之职。唐。韩愈〈争臣论〉:「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漢語大詞典》:讽议(諷議)
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后汉书·张衡传:“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絶讽议。” 王闿运 《陈景雍传》:“知督抚不和,数数讽议,列县羣传其迂,诚不知时变。”
《国语辞典》:七碗茶  拼音:qī wǎn chá
唐朝卢仝所说饮茶的七种妙处。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國語辭典》:登闻鼓(登聞鼓)  拼音:dēng wén gǔ
古代于朝堂外悬蕔,百姓若有谏议或冤屈要上达,即可击鼓以申。《晋书。卷三。武帝纪》:「西平人曲路伐登闻鼓,言多袄谤,有司奏弃市。」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任从他贼丑生,百般家著智能,遍衙门告不成,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