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8,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妾身
龙尾
不佞
野夫
臣妾
寡人
小生
不文
下臣
薄田
小酌
愚虑
小儒
贱妾
野菜
《國語辭典》:妾身  拼音:qiè shēn
旧时女子谦称自己。《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三国演义》第四回:「妾身代帝饮酒,愿公存母子性命。」也作「妾人」。
《漢語大詞典》:龙尾(龍尾)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 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 汉 张衡 《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华歆 字 子鱼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幸免 仲叔 累猪肝,颇觉 幼安 惭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尔雅·释草“拔蘢葛” 晋 郭璞 注:“似葛,蔓生,有节, 江 东呼为龙尾。”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乌蔹莓:“俗名五爪龙, 江 东呼龙尾。”
(4).砚名。亦泛指砚。 宋 苏轼 《龙尾砚歌》:“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清 钱谦益 《赠砚》诗:“紫纯端砚镇书楼,牛后真令龙尾羞。”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取麟毫麝煤龙尾凤笺来。”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元 欧阳玄 《河防记》:“隄前置龙尾大埽,龙尾者,伐大树连梢繫之隄旁,随水上下,以破嚙岸浪者。”
(6).古国名。 南诏 的别称。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南詔 ,或曰 鹤拓 、曰 龙尾 ……本 哀牢夷 ,后乌蛮别种也。”参见“ 南詔 ”。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无锡 西龙尾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吴 所造也。”隋书·酷吏传·崔弘度:“ 弘度 妹先适 迥 子为妻,及破 鄴城 , 迥 窘迫升楼, 弘度 直上龙尾追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筑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於地,若龙垂尾然,故曰龙尾。”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 钱曾 笺注:“ 宋敏求 长安志:鐘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 李上交 近事会元: 含元殿 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詰曲七转,由 丹凤门 北望,宛如龙尾下垂於地焉。”
《國語辭典》:南诏(南詔)  拼音:nán zhào
国名。唐时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据有云南之地,迁都太和城。历传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称大理国。后为蒙古所灭。
《國語辭典》:不佞  拼音:bù nìng
1.不才,自谦之词。《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诸侯退矣。」《战国策。燕策二》:「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2.不善用花言巧语讨好人。《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佞。」
《漢語大詞典》:野夫
(1).草野之人,农夫。礼记·郊特牲:“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孔颖达 疏:“田夫则野夫也。” 唐 柳宗元 《禜门文》:“淫雨斯降,害於麰麦。野夫兴忧,官守增惕。” 清 厉鹗 《雨后》诗:“野夫欣雨足,米价及时平。”
(2).用作自己的谦称。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如此,野夫不敢久覊使节,明日……即当祖饯河桥也。”
(3).指隐者。 唐 黄滔 《严陵钓台》诗:“终向烟霞作野夫,一竿竹不换簪裾。” 金 元好问 《太原赠张彦远》诗:“明星煌煌大於月,野夫一笑冠缨絶。”
《國語辭典》:臣妾  拼音:chén qiè
称服贱役的男女。《孝经。孝治章》:「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國語辭典》:寡人  拼音:guǎ rén
1.寡德的人。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词。《左传。鲁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孟子。梁惠王下》:「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2.古代诸侯夫人的自称。《诗经。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汉。郑玄。笺:「寡人,庄姜自谓。」
3.孤单无伴的人。如:「他至今仍是孤家寡人一个。」
《國語辭典》:小生  拼音:xiǎo shēng
1.新学后进或年轻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记〉:「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2.文士自称的谦词。唐。韩愈、孟郊〈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诗:「小生何足道,积慎如触虿。」《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大恩人在上,小生有句心腹话儿,敢说得么?」
3.一种传统戏剧的角色,以扮演年轻的男子为主,通常不戴胡须,唱腔用尖声假嗓。
《漢語大詞典》:不文
(1).不加修饰。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 邢昺 疏:“不文,不为文饰。”
(2).引申为无文采。 清 谭献 《〈金元诗录〉序》:“ 宋 诗弇陋,言之不文。” 章炳麟 《序〈革命军〉》:“﹝ 邹容 ﹞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无文耶?’”
(3).不崇尚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 秦 世不文,颇有杂赋。”
(4).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不文幸获受知於公,虽契家子姓特容以宾礼见义,固不敢辞。” 清 邹容 《〈革命军〉自序》:“不文之生,居於 蜀 十有六年。”
《國語辭典》:下臣  拼音:xià chén
1.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于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2.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國語辭典》:薄田  拼音:bó tián
1.土壤贫瘠的田地。《红楼梦》第六回:「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们各具天才,各怀野心,几亩祖传下来的薄田,那个放在眼里?」
2.谦称自己的田地。《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
《國語辭典》:小酌  拼音:xiǎo zhuó
小饮。唐。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姚老夫子接过来一看,乃是胡中立请他到万年春番菜馆小酌的。」
《漢語大詞典》:愚虑(愚慮)
谦称自己的思虑。史记·苏秦列传:“今 奉阳君 捐馆舍,君乃今復与士民相亲也,臣故敢进其愚虑。” 宋 岳珂 桯史·正隆南寇:“臣有愚虑,请殫一得。”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前承委点校大文,负恃爱好,輒竭愚虑。”
《漢語大詞典》:小儒
(1).指勉力矫性而有得的儒者。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脩,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脩而才,可谓小儒矣。” 杨倞 注:“皆矫其不及,故为小儒也。”
(2).浅陋的儒者。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兴嗣 《师道》诗:“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清 黄宗羲 《原君》:“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於天地之间,至 桀 紂 之暴,犹以为 汤 武 不当诛之。”
(3).旧时文人谦称自己。 宋 陆游 《凄凄行》:“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
《國語辭典》:贱妾(賤妾)  拼音:jiàn qiè
1.地位卑下的妾。《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
2.称谓。妻子对丈夫的自谦之词。汉。无名氏〈东门行〉:「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國語辭典》:野菜  拼音:yě cài
可供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唐。杜荀鹤 山中寡妇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辽史。卷一。太祖本纪》:「时大军久出,辎重不相属,士卒煮马驹,采野菜以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