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7,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不禄
小东
小师
媳妇
寒家
恶诗
贱生
小犬
寒贱
寡君
鄙言
野思
贱躯
贱迹
乱道
《國語辭典》:不禄(不祿)  拼音:bù lù
1.古称士死为「不禄」,意指不再享有俸禄。《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2.年少而死。礼记。曲礼下:「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唐。孔颖达。正义:「此并是有德未经仕而死者之称也。……若有德不仕,老而死者从大夫之称,故曰『卒』也;若少而死者,则从士之称,故曰『不禄』。」
3.泛指死亡。《国语。晋语二》:「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丧乱并臻。」三国吴。韦昭。注:「礼,君死赴于他国曰:『寡君不禄』,谦也。」《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未几一年,司马光不禄;章惇等入相,再行新法。」
《漢語大詞典》:小东(小東)
(1).东方较近之国。《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清 惠周惕 《诗说下》:“小东、大东,言东国之远近也。”
(2).小东道。做主人宴客时的谦称。 清 王锡纯 《绣襦记·入院》:“一宵之饌,难道老身备不起这小东,还要 郑大爷 费钞?”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七回:“ 家树 道:‘做个小东吧。’ 陶太太 道:‘……你们是双请,我们是双到。’”
《漢語大詞典》:小师(小師)
(1).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 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2). 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 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廝做小师。”
(5).为僧人的谦称。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师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於此,为小师藏骸之所。”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南岳 道士﹞ 良逸 母为 喜王寺 尼,寺中皆呼 良逸 为小师。”
《國語辭典》:媳妇(媳婦)  拼音:xí fù
1.称谓。称儿子的妻子。《元史。卷一一六。后妃传二。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传》:「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红楼梦》第五七回:「妈明儿和老太太说,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
2.妻子。元。无名氏《渔樵记。楔子》:「你休了媳妇儿?兄弟,你如今可往那去?」《老残游记》第六回:「后来不但他闺女算了王三的媳妇,就连那点小房子也算了王三的产业。」
3.妇人自谦的称呼。《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五出》:「媳妇建官人,官人莫是贫女亲?」
《國語辭典》:寒家  拼音:hán jiā
1.贫寒卑微的家族。《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所生母魏本寒家,悉越中之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2.对自家的谦称。《西游记》第二三回:「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在寒家,自自在在,享用荣华。」《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
《漢語大詞典》:恶诗(惡詩)
(1).拙劣或猥贱的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太保 在 淮南 ,进 崔叔清 诗百篇。 德宗 谓使者曰:‘此恶诗,焉用进?’时呼为‘准敕恶诗’。”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卷六:“ 文思 副使 方圭 ,好为恶诗,逢人即诵数十篇,其言喋喋可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诸恶诗极矣。更有猥贱於此者,则诗佣是也。”
(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漢語大詞典》:贱生(賤生)
(1).寒士的谦称。 南朝 宋 鲍照 《解褐谢侍郎表》:“臣孤门贱生,操无炯迹。” 宋 梅尧臣 《听文都知吹箫》诗:“ 晏 识 文公 始致来,劝接贱生宜强且。”
(2).詈词。意谓贱畜所生。 许地山 《商人妇》:“小母畜,贱生的母猪,你在这里干什么?”
《國語辭典》:小犬  拼音:xiǎo quǎn
1.幼小的狗。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行到那旧院,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
2.谦称自己的儿子。《红楼梦》第一三回:「待服满后,亲带小犬到府叩谢。」也作「豚犬」、「豚儿」。
《國語辭典》:寒贱(寒賤)  拼音:hán jiàn
贫寒而出身卑微。《晋书。卷七一。熊远传》:「今朝廷法吏多出于寒贱,是以章书日奏而不足以惩物。」《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而州人范兴话以寒贱仕叨九流,选为州主簿。」
《國語辭典》:寡君  拼音:guǎ jūn
寡德的君主。古代臣民对他国自称本国君主的谦词。《左传。桓公十八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脩旧好。」
《國語辭典》:鄙言  拼音:bǐ yán
1.浅俗、粗鄙的言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太真终日无鄙言。」《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2.谦称自己说的话。《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凡人为贵,当使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
《漢語大詞典》:野思
(1).鄙陋的情思。谦称。《宋书·符瑞志下》:“谨献颂一篇,野思古拙,意及庸陋。”
(2).闲散自适的心思。 唐 李嘉祐 《送严维归越州》诗:“乡心缘緑草,野思看青枫。” 宋 苏辙 《咏竹》之一:“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國語辭典》:贱躯(賤軀)  拼音:jiàn qū
谦称自己的身体。《文选。李陵。与苏武诗》:「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三国演义》第二五回:「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
分類:谦称己身
《漢語大詞典》:贱迹(賤迹)
(1).对自身的谦称。 宋 朱熹 《答孙敬甫书》:“祠官虽幸得请,然时论汹汹,未有寧息之期,贱迹盖未可保。” 宋 董弅 《闲燕常谈》:“适来官人,口不称名,但称贱迹不已。”
(2).对自己住地的谦称。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生拜叩曰:‘尘贱之人,幸获陪侍,乞挂一名,以光贱迹。’”
《國語辭典》:乱道(亂道)  拼音:luàn dào
1.胡说。如:「不可乱道他人长短。」也作「乱说」。
2.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言论或主张。《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