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小谪(小謫)
指神仙谪降(尘世)。 宋 曹勋 《念奴娇》词:“小謫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
《漢語大詞典》:百谪(百謫)
亦作“ 百适 ”。 百次谴责。古时官吏受百次谴责即被免职。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輒诣寺舍白 遵 曰:‘ 陈 卿今日以某事适。’ 遵 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 颜师古 注:“适,读曰‘讁’。” 宋 陆游 《病后作》诗:“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謫。”
《漢語大詞典》:谪见(謫見)
古代迷信认为异常的天象是上天对人的谴责,出现灾变的征候谓之“謫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吾德薄致灾,謫见日月,战慄恐惧,夫何言哉!” 李贤 注:“謫,责也。直革反。”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玄象謫见,国有大恐。” 明 归有光 《洪范传》:“一念之恶,謫见於天,而沴气应之。”
《漢語大詞典》:谪堕(謫墮)
犹谪降。 唐 陆龟蒙 《白芙蓉》诗:“似説 玉皇 亲謫堕,至今犹着水霜袍。” 宋 苏辙 《王君贶宣徽挽词》之二:“謫堕神仙侣,飞翔鸞凤姿。”参见“ 謫降 ”。
分類:谪降
《國語辭典》:谪降(謫降)  拼音:zhé jiàng
1.官吏因罪降职。宋。王巩〈甲申杂记〉:「将引用岭南谪降人,元祐人同力为之。」
2.仙人堕落人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谪降,便是古德转生。」
《漢語大詞典》:窜谪(竄謫)
贬官放逐。旧唐书·文苑传中·宋之问:“ 之问 再被窜謫,经途 江 岭 ,所有篇咏,传布远近。” 宋 苏舜钦 《诣匦疏》:“又昨见 范仲淹 以刚直忤姦臣,果罹中伤,言不用而身窜謫,甚可悲也。” 明 归有光 《与徐子言书》:“幸当世士大夫犹有怜之者,仅不窜謫。”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唐 代的窜谪之地主要是 岭 南或者 贵州 、 四川 。”
分類:贬官放逐
《漢語大詞典》:沦谪(淪謫)
被贬斥;沦落。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沦謫得归迟。”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夏日看荷花作》词:“一自污泥沦謫久,悵望 瑶池 、 悬圃 。”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沦謫天涯,九死靡悔。”
分類:贬斥沦落
《骈字类编》:一谪(一谪)
唐 戴叔伦 过贾谊宅 一谪长沙地,三年叹逐臣。
《漢語大詞典》:谴谪(譴謫,譴讁)
(1).亦作“ 谴讁 ”。贬降。周书·李贤传:“ 武成 二年,除 江州 刺史。既被谴謫,常忧惧不得志。”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陆爽 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讁,所以反覆自陈,意在於此,不足为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天王乃降旨主断……谴謫各钦命总制所奏贬各监军,或贬为军帅,或贬为师帅。”
(2).责备。 朱自清 《别》:“他不曾容忍过伊仅有的、微细的谴谪,他常用语言压迫伊。” 许地山 《枯杨生花》:“我不是不依你,不过这村里只有我一个是‘读书人’,若有三分不是,人家总要加上七分谴谪。”
分類:责备贬降
《國語辭典》:谪戍(謫戍)  拼音:zhé shù
古时官吏因罪降职,流放戍守边疆。《文选。贾谊。过秦论》:「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
《國語辭典》:贬谪(貶謫)  拼音:biǎn zhé
古代官吏因获罪而遭降低官职,并调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就任。《旧唐书。卷一八七。忠义列传下。赵晔》:「(赵)晔早擅高名,在宦途五十年,累经贬谪,蹇踬备至。」《金史。卷七六。太宗诸子列传。宗本》:「古者大臣有罪,贬谪数千里外,往来疲于奔走,有死道路者。」
《國語辭典》:谪降(謫降)  拼音:zhé jiàng
1.官吏因罪降职。宋。王巩〈甲申杂记〉:「将引用岭南谪降人,元祐人同力为之。」
2.仙人堕落人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谪降,便是古德转生。」
《國語辭典》:交谪(交謫)  拼音:jiāo zhé
互相责备、埋怨。《聊斋志异。卷一。王成》:「惟剩破屋数间,与妻卧牛衣中,交谪不堪。」也作「交谪」。
分類:责难
《漢語大詞典》:罪谪(罪謫)
古代官吏因罪降调或流放。明史·职官志一:“以跟捕、纪録、开户、给除、停勾之法,覈其召募、垜集、罪謫、改调营丁尺籍之数。”
分類:官吏流放
《國語辭典》:谪守(謫守)  拼音:zhé shǒu
贬官后驻守于某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韵府拾遗 陌韵》:非谪(非谪)
苏轼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诗谪仙非谪乃其游挥斥八极隘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