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诛谪(誅讁)
诛戮责罚。
分類:诛戮责罚
《韵府拾遗 陌韵》:灾谪(灾谪)
魏书世宗纪恤瘼宽刑以答灾谪
《漢語大詞典》:谪窜(謫竄)
贬谪放逐。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告 崙 等:吾謫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貽诲於汝。”
《漢語大詞典》:谪发(謫發)
亦作“讁发”。
(1).责过罚恶。列子·力命:“穷年不相讁发,自以行无戾也。” 杨伯峻 集释:“讁谓责其过也,发为攻其恶也。”
(2).贬谪并发配。《汉书·晁错传》:“ 秦 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
(3).指因罪而远戍的人。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今以謫发充之,远者万里,近者千餘里,违其土性,死伤逃窜十常八九,如是而焉得不销耗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卫所的兵源有四种……一种是谪发,指因犯罪被罚当军的,也叫作恩军。”
《漢語大詞典》:刑谪(刑謫)
亦作“ 刑讁 ”。 刑罚。《后汉书·陈蕃传》:“如加刑謫,已为过甚,况乃重罚,令伏欧刀乎?”《后汉书·朱晖传》:“由是内官咸共恚疾,谤讟烦兴,谗隙仍作,极其刑讁,输作左校。”
分類:刑罚
《漢語大詞典》:谪谴(謫譴)
亦作“讁谴”。 谴责。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讁谴甘自守,滞留愧难任。” 明 归有光 《上瞿侍郎书》:“然窥测当道者意嚮,盖薄示之謫谴,而往时谗搆之説益行矣。”
分類:谴责
《漢語大詞典》:谪仙怨(謫仙怨)
词牌名。本为 唐玄宗 于入 蜀 途中所制笛曲。 唐 刘长卿 始依调作词。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安禄山 兵入 长安 , 玄宗 奔 蜀 ,行次 骆谷 ﹞谓 力士 曰:‘吾听 九龄 之言,不到於此。’乃命中使往 韶州 ,以太牢祭之。因上马遂索长笛吹於曲,曲成,潸然流涕,竚立久之。时有司旋録成谱。及鑾驾至 成都 ,乃进此谱,请曲名。上不记之,视左右曰:‘何曲?’有司具以 骆谷 望 长安 ,下马后索长笛吹出对。上良久曰:‘吾省矣,吾因思 九龄 ,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謫仙怨”。’其旨属 马嵬 之事。”参阅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
《漢語大詞典》:谪坠(謫墜)
犹谪降。 唐 南卓 《羯鼓录》:“﹝ 玄宗 ﹞因夸曰:‘真 花奴 ,姿质明莹,肌髮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謫坠也。’”参见“ 謫降 ”。
分類:谪降
《國語辭典》:谪降(謫降)  拼音:zhé jiàng
1.官吏因罪降职。宋。王巩〈甲申杂记〉:「将引用岭南谪降人,元祐人同力为之。」
2.仙人堕落人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谪降,便是古德转生。」
《漢語大詞典》:发谪(發謫)
举发;谴责。太平广记卷四四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田先生》:“先生曰:‘刺史女因产为暴鬼所杀事,闻之,何不申理?’对曰:‘狱讼无主,未果发謫。’”
《漢語大詞典》:遣谪(遣謫)
犹贬谪。《好逑传》第三回:“况父亲被朝廷遣謫,是个有罪之人。” 清 李调元 《再过杨升庵墓有感》诗:“ 蜀 人固自例遣謫, 潮阳 儋耳 无此患。”
分類:贬谪
《國語辭典》:指谪(指謫)  拼音:zhǐ zhé
指出错误并加以批评。如:「这是我的一点浅见,还请大家不吝指谪。」
《國語辭典》:指摘  拼音:zhǐ zhāi
指出错误的地方。《北史。卷三五。王慧龙传》:「指摘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卷,时人服其精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张衡指摘于史职,蔡邕铨列于朝仪,博雅明焉。」
《漢語大詞典》:谪外(謫外)
古代官吏贬谪流放。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要贬 子瞻 ,须把他兄弟 子由 一同謫外,庶免后患。”
《漢語大詞典》:谪遣(謫遣)
因罪而被遣送。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明朝謫遣向边州。” 清 洪升 《长生殿·献发》:“如今謫遣出来,怎生是好?”
分類:遣送
《漢語大詞典》:谪放(謫放)
贬谪流放。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其二 加罗珂夫斯奇 曰,设吾当受謫放,劳役縲紲,得为 俄帝 作工,夫何靳耶?”
《漢語大詞典》:谪置(謫置)
因罪而徙置。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一:“ 汉文 疑 贾生 ,謫置 湘 之阴。”